家居傳統“鋪貨+促銷”分銷模式正在失效

      / by 木材王國 瀏覽次數:

        鋪貨就是招新經銷商開店或是逼著原有的經銷商開新店,促銷就是“請明星+優惠價”。

        且不說這種鋪貨和促銷的具體方式如何,從市場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層面上看,建立在“鋪貨+促銷”基礎的傳統分銷模式,都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正在失效。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廠家還在按傳統的“鋪貨+促銷”思路拼命地向經銷商施壓,而終端的消費者已經不吃這一套,夾在中間的經銷商卻要兩頭受氣并為此買單。

        這樣一來,廠商關系惡化的種子也就埋下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劉春雄老師的文章:《為什么傳統的“鋪貨+促銷”會失效?》。

        他的這篇文章,主要針對的是快消品,但對當前的家居行業來說,也不無借鑒意義。

        為什么傳統的“鋪貨+促銷”會失效?

        2013 年之后,產品邏輯發生了變化。無論是新品研發邏輯還是新品推廣邏輯。為什么是 2013 年?因為這一年,行業銷量封頂,從數量增長進入品質增長,中國真正進入中產社會。進入中產社會,消費心理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所有產品,首先是心理產品。當產品具有相似功能時,需求轉向心理滿足。

        大眾化的心理產品,總體上符合時尚流行規律。發端于小眾,引爆于傳播,普及于大眾。這就是時尚流行的規律。2013 年前,消費品行業整體處于數量增長時代。數量增長時代,雖然也有消費結構,但整體消費處于底部的大眾消費。我稱之為“雙低產品”:品質到底線,價格到底。2014 年,幾乎所有消費品行業的價格帶開始上移。比如,2013 年至2017 年,啤酒銷量下降 11%,但銷售額上升 21%。價格帶上移,不是所有產品集體上移,而是價格帶拉長了。比如,瓶裝水,原來是 1 元、2 元價格帶,現在拉長為 1 元、2 元、3 元、4 元、5 元并存。更高的價格雖然也有但銷量比較少。現在,2 元價格帶是大眾需求,3 元、4 元、5 元還不是大眾需求。不是大眾需求,大面積鋪貨,銷售肯定出問題。

        我一直批評恒大冰泉,原來 4 元的價格帶,不應該大面積鋪貨。可惜,當時中國整個營銷界沉浸在 "鋪貨+促銷" 的傳統分銷模式之中。甚至可以說,很多好的升級產品,就是這么死掉的。我們梳理一下,傳統深度分銷模式下新品推廣的場景。新品是否做品牌廣告,先且不論。但 "鋪貨+促銷" 是必備的功課。當時,流行一套“終端拜訪八步法”,是為深度分銷的寶典。考核鋪貨率,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即便是新品,也是大眾價格、大眾產品。否則,是不能大面積鋪貨的。促銷即動銷,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消費者對促銷政策(實際是變相的價格政策)相當敏感,“占便宜”心理突出。還原當時的場景就是:只要把大眾產品擺在消費者面前(鋪貨),輔之以價格政策(占便宜),就能動銷。這個場景,現在還存在嗎?

        如果傳統場景不存在了,那么怎么辦?

        有兩個產品,雖然是升級產品,但做得比較好。一個產品是湯達人。2008 年上市,價格帶在 7 元左右,高于當時的主流價格帶一倍。這樣一個產品,要是按大面積鋪貨+促銷的模式,早就死了。當時,湯達人只能在特通渠道銷售,而且銷售得還不錯。等到 2015 年,方便面價格帶大面積上移,湯達人突然火了,也走向了大眾渠道,可以講鋪貨率了。另一個產品是百歲山,價格帶是 3 元。3 元,即便是現在,仍然不是主流價格帶。幾年前,3 元的瓶裝水如何生存?當然不能大面積鋪貨,只能找特殊渠道鋪貨,比如高鐵站,或者在一線城市鋪貨。

        現在,推廣新品面臨兩難。

        如果是傳統的主流價格帶,雖然可能有銷量,但賽道很擁擠,新品很難擠進去。即便鋪貨率高,動銷難度也很大。因為促銷即動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不是主流價格帶,那么,肯定不能大面積鋪貨,而且動銷難度也大。即便動銷了,銷量也不大,必須等待。現在的新品推廣,似乎只能是戰略性推廣了。根本無法做到推廣即上量。戰略性推廣,就是先布局,先在價格帶占位,先做特殊渠道。然后等待價格帶逐步上移,非主流價格帶變成主流價格帶。沒有耐心的新品推廣,成功很難了。

        新的戰略性推廣模式,我總結為三句話。

        "發端于小眾,引爆于傳播,收獲于大眾。" 這也可以視為新品推廣的三步曲。

        戰略性新品,當然是先布局。怎么布局?

        一是區域布局。從價格帶講,一定是高于主流價格帶。不同城市,價格帶不同,所以要有區域布局。比如,4 元的瓶裝水,在一線城市已經接近主流價格帶,可以大面積鋪貨。

        二是渠道布局。渠道布局,也是消費人群布局。同一城市,不同渠道對價格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同樣是 4 元瓶裝水,在二三四線城市,只能在特殊渠道鋪貨。特殊區域,特殊城市,實際上就是針對小眾。戰略性新品的推廣,一定要有小眾意識。小眾意識,就是不追求所有人滿意,但一定要追求少數人首選,在少數人群里培養發燒友、粉絲。過去,新品研發一定要追求社會最大公約數。新品推廣,如果尋找最大公約數,產品就平庸了。一款產品,如果大家覺得都不錯,那么,可能就失敗了。這不僅與產品有關,也與互聯網的時代有關。互聯網時代,最有傳播能量的人,不是最有消費能力的人,而是比較偏執的人。比較偏執的人,掌握著互聯網時代的話語權。引爆傳播,不是大家都能接受,而是少數人比較偏愛。發燒友、粉絲,他們最有傳播能量。不要高估消費者對個性需求的堅持,多數人在環境下會放棄個性,會受那些最堅持個性的人引導。在傳播能量之下,大眾會從眾。流行,其實大眾跟隨了小眾。

        傳統營銷時代,誰的聲音最大?誰的傳播能量最大?

        施煒老師說,傳統傳播就是 "大喇叭" 喊一喊,比如在央視。

        誰的傳播能量大?誰的錢多,誰敢賭傳播,誰的能量就大。那個時候,傳播就是不斷重復,強化記憶。重復到你想忘都忘不掉。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