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記者從市法院了解到,淄博陶瓷企業的商標和著作權擁有量在知識產權中比重最大,而商標和瓷身圖案(即著作權)又易于模仿和復制,近年來,不少陶瓷企業發生商標、著作權被侵權事件。為此,市法院針對陶瓷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并提出了相關的保護措施和建議。
現狀:高檔新瓷種自主知識產權是全國之最
據了解,淄博現有日用陶瓷企業三百余家,年產量16億件,規模和產值位居全國第三,每年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淄博發展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檔新瓷種最多、被選中的國家機關用瓷和國禮用瓷最多的地區。目前,淄博陶瓷全行業有中國名牌2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國家免檢產品7個,中國陶瓷行業名牌6個,山東省名牌10個,山東省著名商標6個,山東省陶瓷行業名牌15個,國家級、省級、行業名牌數量在全國陶瓷產區中名列前茅。淄博陶瓷企業共申請專利334件(截至目前有效),其中發明專利112件,實用新型專利158件,外觀設計專利64件,日用陶瓷共申請專利130余件,九家規模企業共申請專利70件。
難題:工藝和外觀易被模仿造就眾多“山寨”
據了解,由于日用陶瓷產業的生產工藝、外觀、瓷身圖案等同時蘊含了多種知識產權,如專利、外觀設計等,而這些工藝、外觀、圖案等易于模仿和復制,故日用陶瓷產業內知識產權侵權事件時有發生,甚至有的企業就以仿制其他企業設計的陶瓷為生。
近年來,雖然淄博陶瓷企業不斷發生被侵權事件,但是很多案件并非通過訴訟解決。一些企業往往在實踐上更傾向于自行解決發生的糾紛,有些企業甚至容忍侵權的發生而不進行維權。這些侵權行為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淄博陶瓷產業的健康發展,亦不利于鼓勵陶瓷產業創新。
探因:比普通官司難打讓陶瓷企業不敢維權
針對陶瓷產業被侵權的狀況,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其進行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專題調研。
調研發現,從企業內部來說,有些企業對知識產權的管理重視不夠,沒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制度。
最重要的是,陶瓷產業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之間缺乏協作,同時審限相對較長,影響了司法保護的實際效果。另外,取證難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由于知識產權證據具有隱蔽性、易毀性和不穩定性等,較之普通民事訴訟證據更難以取得和容易滅失,當事人自行取證的難度較大,致無法請求司法保護。
□專業解析
企業重視產權 法律嚴懲侵權
在對一系列案例詳細分析并充分調研市場的情況下,市法院提出運用知識產權、法律手段保護陶瓷企業品牌是最有力的措施。
淄博陶瓷企業可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知識產權部門和制度;重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與保護,形成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與保護的長效機制;實施企業品牌發展戰略,確保企業無形資產增值;淄博陶瓷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并有效發揮“淄博陶瓷當代國窯”地域品牌的作用。
同時,法院需要不斷完善管轄制度,拓展司法職能,妥善運用民事賠償制度,加大侵權懲罰力度,切實保護陶瓷業知識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