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云南與南亞貿易由1997年的0.28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0.81億美元,15年間增長了38倍,年均增速30%。2012年1至11月,云南與南亞貿易額5.59億美元。南亞已經成為云南主要貿易伙伴。
昆明新建的許多建筑頗具南亞特色
一個國家級展會對于當地經濟的意義非凡。2003年,云南與中國-東盟博覽會失之交臂,而如今,這個遺憾將因為中國-南亞博覽會的落戶而得到彌補。自此,云南向南的步伐以國字頭展會的嶄新面貌,踏上對外開放的快車道。對于云南而言,中國—南亞博覽會是自1999年昆明世博會之后的又一大盛事。
云南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云南與南亞貿易由1997年的0.28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0.81億美元,15年間增長了38倍,年均增速30%。2012年1至11月,云南與南亞貿易額5.59億美元。南亞已經成為云南主要貿易伙伴。
定位 升格為國家級展會
南亞泛指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480000平方公里。這塊次大陸包含了世界超過1/5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和阿富汗共8個國家。
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占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干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中國—南亞博覽會經中國國務院批準,由中國國家商務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并邀請南亞各國商務部門聯合舉辦。中國—南亞博覽會的前身是業已舉辦了5屆的南亞國家商品展。經過幾年的培育和發展,南亞國家商品展規模不斷擴大,在促進中國與南亞各國的經貿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南亞國家互利合作, 2012年10月,中國國務院批準將南亞國家商品展升格為中國—南亞博覽會,從2013年起每年在中國昆明舉辦一屆。
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定于2013年6月6日~10日與第21屆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同期舉辦。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以“促進中國—南亞全面合作與發展”為宗旨,以“相互開放、務實合作、互利共贏、和諧發展”為主題,力爭打造集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高水平綜合性展會,成為中國與南亞國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橋梁,成為中國和南亞國家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
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將本著“豐富內涵、突出特色、提升實效、打造品牌、服務各方”的思路,在會期舉辦南亞商品展覽展示活動、南亞國家投資促進會、南亞商品采購大會、中國—南亞商務論壇、中國—南亞智庫論壇、中國—南亞友好組織論壇、中國—南盟經貿高官會、中國·東南亞·南亞電視藝術周、東盟華商會暨亞太華商論壇、GMS經濟走廊活動周、中國僑商投資貿易促進會、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昆明會議等系列活動。
站在政策的層面,中國-南亞博覽會在滇落子,不僅僅是為云南增加一個可以媲美“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展會那么簡單,它還將和昆明進出口交易會一起,為云南橋頭堡建設增力。
緣起 剪不斷的近鄰緣分
作為南博會的前身,2007年12月28日至30日,首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在北京開啟,次年“移居”昆明與昆交會同期舉辦。2010年,南亞國家商品展永久落戶云南。2012年,南亞國家商品展參展國從最初的3個,發展覆蓋到整個南亞8國。5年來,南亞展的規模、層次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展會規模從第一屆的200余個展位到第5屆的500多個。
云南與南亞最早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張騫尚未鑿通西域、開辟西北絲綢之路以前。那時,西南的先民們就已經趕著馬幫,開發了一條自四川成都至滇池沿岸,經大理、保山、騰沖進入緬甸,遠達印度的“蜀身毒道”(身毒為印度的古稱),也被歷史學家稱為“南方絲綢之路”。
站在更遠的范疇看,泛亞鐵路啟動建設,其中西線大瑞鐵路一旦建成后,將開辟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陸路通道,搭建起第三座歐亞非大陸橋。
不僅因為云南具有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地緣優勢,更得益于云南對南亞開放所作的充分準備。從2004年起,云南省首次在昆交會上增設“南亞館”。近年來,南亞國家參展企業和客商逐年增多,南亞館規模逐步擴大。同樣是2004年,國家貿促會在昆明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以后連續兩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都在昆明舉辦。2008年,國家貿促會正式決定把中國—南亞商務論壇永久落戶昆明,與昆交會同期舉辦。
輿情調查 市民希望展會不會給城市添堵
中國-南亞博覽會將于今年6月在昆明舉辦,這是繼1999年昆明世界博覽會之后云南的又一大盛事。這一盛事挑動著各路媒體的熱情,各種各樣的報道鋪天蓋地襲來。如今,在小區的宣傳欄,街頭的公交站臺廣告,甚至街道墻上的標語上,我們都能感受到,中國-南亞博覽會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對于它,云南人的知曉率如何?昆明市民通過什么渠道獲悉南博會?對于中國-南亞博覽會的舉辦市民又有何看法和建議?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聯合晚報官方微博,以及官方網站發起了調查。
“春城晚報”官方微博的調查顯示,就知曉途徑而言,有36.4%的市民表示是通過戶外廣告知曉了南博會;還有36.4%的市民是通過網絡了解的;各有1%的市民通過報紙電視了解了這一重要展會;另有1%的人表示不知道。
就了解程度而言,有33.3%的人表示知道的很多,很詳細,而且查了不少資料;22.2%的人表示,知道一點,主要是看媒體的報道;另有44.4%的表示了解得很少。
有網友表示,最近昆明的街道上經常能看到關于中國-南亞博覽會的宣傳標語,不過并不知道是一個怎樣的展會。此外,有多位網友表示,希望這樣重大的展會在昆明舉辦,不會增加城市道路壓力,別給昆明“添堵”,這才是自己最關心的事情。
貿易大事記 云南與南亞貿易年均增速30%
云南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云南與南亞貿易由1997年的0.28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0.81億美元,15年間增長了38倍,年均增速30%。
2003年
昆交會首次增設 “東盟館”,東盟10國全部參展,安排展位243個,其中菲律賓、文萊、印尼為首次組織企業參加昆交會,中國與東盟實現了在“昆交會”的首次“整體對接”。
2004年
昆交會由“出口商品交易會”正式更名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昆交會從單純的出口變為進出口雙向的交易會,豐富了昆交會的內涵。2004年昆交會展館設置按專業劃分,同時增設南亞館,安排展位20個,有印度、孟加拉國、不丹和尼泊爾4國參展。首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于2004年12月21日~22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由此揭開了中國與南亞地區商務合作的新篇章。
2006年
昆交會與泛珠三角經貿洽談會同期舉辦。兩會為泛珠三角區域深化與東盟、南亞廣大地區的經貿合作搭建了平臺,構筑了橋梁。首次成立了以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南亞市場為宗旨的“中國-南亞商務理事會”。
2007年
昆交會完善了昆交會會徽,增加了南亞元素,新增十家南亞商協會為協辦單位,實現了南亞協辦單位零的突破。2007年12月,首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并取得很大成功。
2009年
經過云南省的爭取,第二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即落戶昆明,第十七屆昆交會與第二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在昆明同期舉辦。
2010年
2010年是云南省推進“橋頭堡”建設的起始之年,也是南亞國家商品展永久落戶昆明的第一年。第18屆昆交會及第三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各項外經貿成交累計達24.81億美元,第三屆南亞國家商品展進出口累計成交4.03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30.2%,南亞已成為本屆展會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2011年
第19屆昆交會暨第4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創新了辦會機制,由斯里蘭卡擔任南亞國家商品展主題國和中國―南亞商務論壇輪值主席。
2012年
南亞國家商品展成交2.98億美元,累計現場成交914.8萬美元,其中,巴基斯坦的紡織、皮具制品、金屬工藝品、木制工藝品、大理石工藝品等成交277萬美元;斯里蘭卡的珠寶、茶葉、紡織品成交289萬美元。2012年1至11月,云南與南亞貿易額5.59億美元。南亞已經成為云南主要貿易伙伴。(陳伶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