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場景下,消費者在交易完成后并沒有主動要發票的意識,似乎大家都存在一種簡單的思維定式,那就是發票只有在有報銷需求的情況下才會體現價值。可是發票的意義并沒有那么簡單,它不僅是消費者對商家是否依法納稅的監督形式,也是消費者在消費服務中維護自身權益、保護合法利益的一個有效憑證。
消費者在完成交易后,向商家所要發票,原本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實際生活中卻并非如此。在家居消費領域中,包括房屋裝修、家具、建材等消費過程中,就頻頻出現各種消費者向商家索要發票受阻的例子。中國網家居頻道總結相關報道,家居消費者拿到本應屬于自己的發票,常常有以下四大類阻礙:
阻礙一、消費者需要自己再支付稅費才能拿到發票
近日,西安市民蔣先生向《華商報》反映,自己選擇了西安某一知名品牌裝修公司進行裝修,完工后向裝修公司索要裝修發票,卻被告知不能開發票。如果非要發票,蔣先生需自行承擔5%的稅費。“開發票不是裝修公司應該的嗎?業主有索要發票的權利,為什么還要承擔稅費。”蔣先生疑惑不已。這就意味著花10萬元裝修的蔣先生,需要再支付近5000元的稅費才能得到一張發票。
阻礙二、優惠發票兩者只能選其一
裝修時選擇的3萬多的半包裝修的林先生也曾在索要裝修發票環節上遇到類似問題。當林先生要求開具發票時,同樣遭到裝修公司的拒絕。裝修公司表示,如果林先生要發票,那么為林先生額外申請的9.5折優惠肯定就沒有了,最后林先生無奈放棄了索要發票。
阻礙三、特價家具沒有開發票權限
去年11月,《第一新聞》報道了一則消費者在購買家具后向商家索要發票被拒的新聞。據了解,西安市民賀女士自3月開始陸續在西安市大明宮建材家具含光路店的臻品美美名家家具店先后購買了三次家具,累計消費12萬多元,但銷售商只和她簽訂了家具購銷合同,交款時開具了繳款單,卻遲遲不給她開具正規發票。面對賀女士的開發票要求,工作人員卻表示,正常折扣售賣的商品,他們可以給顧客開具發票。但對于“一口價”的特價商品,需要顧客補交有關稅費。
阻礙四、發票不能開給個人消費者?
今年6月18日,市民宋先生向南昌廣播電視臺投訴,稱今年3月份在紅谷灘紅星美凱龍的歐野家居購買家具后要求開具發票,卻被商家以各種理由拒絕。紅星美凱龍商場工作人員表示,要開發票只能“公對公”,不能開給“個人”,并且稱他們不具備開發票的資質,要月營業額要與租金成正比才可以。
畢竟一張發票紙沒有即時的折扣更讓人心動,那么發票在消費服務中有什么實質意義呢?不給消費者開發票或者開發票需繳納稅費的情況是否合理呢?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王玉臣律師表示,“發票是商家收取了消費者的費用后,向國家繳納稅費后,才有的一種票據。在法律上,開發票就意味著支付了這筆費用,將來質量出現問題,或者出現其他問題,商家想否認也否認不掉。等于是得到了相關稅務部門的認定和背書。此外,涉及到保修期的很多商品在申請保修服務時是需要提供發票的。”
當然,商家不給買家開發票或者另收稅費都是不合理的。因為稅費是商家自行要交的,本來的報價中除非特別說明,一般是應當包括開發票的稅費。現在很多現實情況是,商家故意以低價誘惑,不僅吸引消費者購買,而且還讓消費者在“折扣的幻象”下自動放棄了索要發票的正當權益。
所以,律師建議消費者最好要發票,這看起來可能會使成本增加,但事實上并不意味著開發票的行為最終會使購買成本增加。很多時候,這其實都是商家的噱頭。
此外,發票會比購買合同、收據更具法律效力和處罰力度。因為發票是經過稅務機關備案的,不像合同和收據可能會偽造。而且,要發票也是辨認商家和廠家真偽的一種方式,因為有些小賣場的商家實際上是打著其他商家的或廠家的名號,實際上是假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