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當前持續低迷的市場環境,緩解企業日益嚴重的庫存爆倉風險以及資金壓力,遼寧法庫產區內的陶瓷生產企業,預計將從本月底開始近10條生產線采取集體限產或停產措施,以緩解日趨緊張的供求矛盾。
按照往年慣例,法庫產區大部分陶企生產時間可以維持到12月中旬,但由于近年來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法庫產區大部分企業處于不飽和開工狀態。目前法庫產區共有陶瓷生產企業43家,生產線80余條,10%的比例也就意味著近10條生產線將從下月初開始進行階段性停產。
而進入10月以來,北方地區多個建陶產區接連發布陶企停產通知。截止目前,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大批陶瓷企業已被責令停產。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大批陶瓷企業于近期被責令停產,其中重災區為河北的贊皇、永年、沙河,山西的陽城,河南的內黃、鶴壁等產區,粗略統計,上述地區停產企業超過70家。而山東淄博自10月17日12時起啟動了重污染天氣ii級響應,要求轄內工業企業需實施停產措施。這次停產,對在產的所有陶企影響都較大,將迅速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
陶瓷行業的停產風暴不斷襲來,衛浴行業也不能幸免。根據此前杭州市蕭山區政府發布的《杭州市蕭山區工業“低、小、散”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意見》,全區衛浴企業數量將通過優化重組,控制在150家以下。這意味著大量衛浴企業將不得不搬遷。
根據《意見》,到2020年6月底,蕭山將關停企業(作坊)1000家以上,加速淘汰產能項目(高標準淘汰)500個以上,重點整治提升企業1000家以上。全面完成“四無”企業整治。新改擴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打造50個以上的小微企業產業園,推動1000家以上小微企業入園提升發展。完成“小升規”企業150家以上。可以說,這是一場企業的大洗牌,行業的大變革。
來源:中華陶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