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華潤置地業績會還不到半個月,華潤置地執行董事兼副主席唐勇在電話會議說完那句“上半年開發額、營業利潤跟其他開發商亮麗的報表相比不太好看,我們也在反思。”華潤置地又有了新思路。
近期,華潤置地正式發布了其農業品牌——耕雨,同時與中環易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正式掛牌下設政企結合機構“城市農業研究院”。曾強調要繼續走重資產路線的華潤置地,此時涉足農業,令市場看來華潤置地也是在穩中求變。
華潤置地要做農業背后
這場和中國農科院中環易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十分簡短。在這場還不到一小時的發布會上,華潤置地發布了自己的耕雨品牌,作為在產業創新大背景以及城市生態發展趨勢下的產物,力求以智慧農業為內容,以城市為基礎,以人為原點,為客戶構建以都市農業為核心的全新生活方式。
據悉,華潤置地以“農業+商業”、“農業+社區”、“農業+產業”三大產品形態為立足點,分別規劃了“農夫計劃”、“農園計劃”、“田園計劃”三大產品線。將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從現代都市人群的消費場景出發,對傳統農業的生產、銷售模式和消費方式加以改進與優化。
“農夫計劃”的首個落地項目為深圳華潤城的屋頂農場,是將農業融合到商業和寫字樓空間中,為白領、親子家庭和青少年提供可以親近自然的都市農場。這種形式其實并不少見,此前上海K11商場就有了類似體驗。
而“農園計劃”則將落地惠州市華潤小徑灣社群農園,將打造新型住宅農業化社區,引入耕雨自然學校、耕雨農場、耕雨生態餐廳等業態。此舉頗有點華潤置地升級版的“農家樂”。
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田園計劃”,華潤置地將建設農業特色小鎮,以現代科技打造高效農業生產系統和田園生活社區與田園教育社區,并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及自然風光打造養生體驗中心、設置綠色休閑體驗活動。“田園計劃”將落地惠州羅浮山耕雨小鎮,通過發展現代集約農業,促進城鄉經濟融合,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華潤置地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如何將拓展產業創新與現有的業務板塊資源相結合,是華潤置地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結合國家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提倡‘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理念,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華潤置地嘗試將農業基因與現有資源相結合,探索新型產業模式。”
此次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環易達簽署戰略協議后,雙方將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進行深入的長期合作。“華潤擁有資源運營能力,在品牌、資本、地產、銷售渠道,能夠與中環易達的先進農業技術相結合,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將在農業產業地產領域樹立較高行業壁壘,最終實現雙方共贏。”上述負責人表示。
積極探索產業創新業務
今年上半年重倉一二線城市的華潤置地在房地產銷售上因為限購政策遭遇了不小的沖擊,一二線城市項目的貢獻比例從原來的88%下降至85%。華潤置地上半年錄得營業額港幣352.6億,同比下降21.0%,其中開發物業下降25.9%。
對此,唐勇也在電話會議中直言,“上半年財報不太好看,抱歉讓大家失望。上半年華潤業績下滑主要是交付節點不均衡引起的,同時由于2016年上半年交付結算基礎高,從而拉大了同比的懸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華潤置地在投資物業的表現卻依然搶眼。數據顯示,目前華潤置地運營23座購物中心,其中有13座萬象城、4座萬象匯、4座五彩城及上海時代廣場和北京置地廣場。截至2017年6月30日,包括購物中心、酒店、寫字樓及其他在內的投資物業租金收入40.13億港幣,同比增長了13.2%。
而業績會上,華潤置地管理層也表示,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投資物業是集團的重點業務,2017年至2019年將是新建購物中心投入運營的高峰期,公司將進一步提升投資物業的運營效率,以提升租金收入和盈利能力。
華潤置地偏向做重資產已經做出了不小的改變,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華潤置地商業地產業務已經走了獨立分拆的第一步。但是在目前購物中心同質化嚴重的今天,華潤置地如何能保證自己能一直走在前端,進行不斷的革新也成為了重中之重。
原本華潤置地秉持“總部、大區、城市公司”的三級管控,大區權限極大,在大區轄內各城市精耕細作。從2016年中旬開始,華潤置地啟動大區調整,將原有的九個大區調整為六個。華潤置地調整后意在強化區域深耕、聚焦核心城市,集中發展。
而釋放重資產的商業價值,是華潤置地深圳大區率先在“農業+”踏出了第一步。不難發現,耕雨品牌是和華潤置地目前擅長的寫字樓和商業相關。“農夫計劃”若能順利實施,未來或將復制到其他城市。
而華潤置地深圳大區此次成立的“城市農業研究院”將負責商業模式運營及項目孵化落地,而“重點實驗室”負責農業技術研發及政府資源對接。耕雨品牌作為華潤置地“十三五”規劃中,積極探索“+X”業務作為發展的重要一環,華潤置地對此注入了不少期待。
華潤置地深圳大區相關負責人直言,“耕雨品牌承載的不僅僅是都市農場、社區田園互動項目,更是依托農業特色小鎮打造田園綜合體、產業新城等。”
而華潤置地自身除了打造農業消費體驗的物理空間外,也將整合華潤集團優質的資源,發揮華潤集團在金融領域的實力為項目提供資本支撐;并與華潤五豐、華潤萬家合作,為項目的農產品提供后期的銷售渠道,有效完善農業全產業鏈。
依托華潤集團“大樹”,華潤置地做農民是否能收獲滿滿,新農業能否反哺到商業地產,市場也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