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沂最高氣溫達到了40.6℃,對于每天都要面對1300℃高溫窯爐的陶企車間員工來說,真是每進車間都需要異于常人的勇氣。盡管臨沂未來一周內溫度將降到31℃左右,但陶企廠房和倉庫內的溫度仍然處于高溫狀況。陶城君表示,各位堅守在一線的陶企員工們要及時做好高溫防暑工作,小心中暑!
車間溫度高達60℃,
進去都需要“勇氣”
7月下旬,臨沂的天氣整體溫度偏高,隨著中伏天的到來,天氣預報顯示的溫度達到了37℃左右,但是由于太陽暴曬的原因,體感溫度已達到40℃左右。停置在陽光下的汽車,車內溫度更是直線上升。記者在朋友圈看到,最近不少人由于將打火機和充電寶放置在車內的原因,直接導致了爆炸,車內著火的發生。
而陶瓷生產車間由于窯爐的原因,不管外部天氣多熱,車間內的溫度都要遠遠高于正常氣溫。將煅燒好的陶瓷產品從傳送帶搬下來,將未煅燒的陶瓷毛坯搬到傳送帶上,這個工作看起來輕松,但是如果在一個空間溫度在60℃以上車間內工作,其滋味可想而知。
李先生是一名窯爐工人,他工作的窯爐車間是陶瓷廠中溫度最高、條件最艱苦的車間,他的工作聽起來很簡單,實則非一般人可以承受。由于窯爐車間溫度過高,李先生的衣服在工作時被汗水浸透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
李先生告訴記者,陶瓷窯爐車間有著燒成溫度高達1300℃以上的窯爐,即便是在冬天,車間內溫度也在40℃以上。然而在夏季,窯爐車間更是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火爐”,溫度最高時可達60℃以上。
“陶瓷煅燒后需要強制冷卻才能出窯,由于最靠近窯爐,工作環境的溫度算是整個生產線最熱的一段,溫度差不多60℃以上。”李先生說。
一邁進車間,就能感受到洶涌的熱氣撲面而來,進車間不到1分鐘,汗就順著背往下流。在悶熱的環境中,似乎全身的器官都發動起來開始排汗,鼻尖、脖子、前胸、后背都在排汗,每隔幾分鐘,工人就用肩上搭著的毛巾擦擦汗,而這條毛巾由于總是被汗水濕透又被高溫烤干已經有些發硬。
“冬天這個溫度還好,穿短袖很舒服。雖然這里有冷風機,但還是熱,工友們都在進車間之前先喝上一支藿香正氣水,然后再喝綠豆湯。500ml的杯子,我差不多每天要端8罐。”李先生如是說道。
已經發放兩個月的高溫補貼,
你拿到了嗎?
高溫津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由用人單位向相應勞動者額外發放的津貼。但是,不少企業對此規定根本不清楚。事實上,國務院有關部門在2007年6月8日就已經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具體標準由省級政府或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
在走訪臨沂陶瓷企業時,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都向生產車間的工人發放了高溫補貼,每個月發放200元。而其他崗位,如業務員、裝卸工則無法享受高溫補貼。
記者通過電話咨詢了臨沂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工作人員表示,當工作環境溫度在33℃以上,且企業不能提供有效降溫措施,工人都有權利享受高溫補貼。如果公司滿足條件卻拒不發放,工人可以向有關單位投訴。不過該工作人員也表示,高溫津貼的發放和監管工作中有很多環節都是靠人為把控,而且高溫補貼政策對每個企業也并不是硬性規定。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高溫補貼發放標準為:從事室外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從120元提高到20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從80元提高到14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共4個月計發,列入企業成本費用。職工未正常出勤的,企業可按其實際出勤天數折算發放。
高溫防暑常用措施
●車間崗位員工處降溫,車間地面勤沖水淋水,使地表降溫;
●車間安裝風機及風管路引入廠房外界冷風,送達相關操作崗位對流降溫;
●整個車間通道的所有崗位都可以設置噴淋系統,通過水霧蒸發為氣體帶走熱量來降溫;
●局部崗位設置大功率風扇或水冷風扇(冰水風扇),關鍵崗位做空調室,如噴墨花機、窯爐控制柜,這除了可以提高環境舒適度和提高員工積極性,還可以通過降溫提高設備穩定性,防止電子元件因為高溫而跳閘,提高設備運行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