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陶瓷企業都奉行 “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策略;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終于從“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到了“以市場為中心”。那么這個“市場”是指誰呢?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是指市場上已經存在的顯性需求,還是沒有被挖掘出來的隱性需求?
基于這樣的原因,有必要對消費者、經銷商、包括顧客、客戶、用戶的概念進行簡單的梳理。通常情況下,消費者是指市場上的云云大眾,即每一個當下或者將來有可能購買、或者不購買廠家產品的社會人士,都可以稱之為消費者;經銷商則是與生產廠家有合作關系,直接面向終端市場的渠道經營者和銷售商;顧客則是每一位進店、或者通過其它渠道對公司產品進行了解、比較、購買的那部分人群;只有客戶,才是真正掏真金白銀購買產品的群體,客戶自然產生于顧客當中;而用戶則是最終使用產品的那部分群體。客戶與用戶的區別在于,客戶支付資金購買產品,用戶則不一定支付資金,但卻最終使用產品。
消費者、經銷商、顧客、客戶、用戶都存在于市場,都是廠家需要獲取抑或滿足需求的對象,那么,哪個才是重點,哪個才是市場的“中心”呢?我想,理清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從廠家的角度來講,經銷商是其客戶;從經銷商的角度來講,那些最終成交的訂單和分銷商才是其客戶。因此,廠家眼里的“中心”往往與經銷商眼里的“中心”是不一致的。經銷商從廠家購買產品,但卻并不消費和使用產品;而客戶購買產品,許多時候并不是廠家推出的最新產品,而是經銷商和分銷商利潤率最高的產品,甚至是清理庫存的促銷產品。這個時候,對于生產廠家來說,“以市場為中心”尤其需要厘清是以經銷商為中心,還是以最終的客戶為中心。
對于一個品牌或生產企業而言,不僅僅要獲取當下的客戶,增加交易量,更重要是要影響未來的消費者,搶占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智,當他們有一天需要消費陶瓷產品的時候,就會首先選擇這些品牌,從而一名消費者轉化為客戶;而對于經銷商來說,更關注的是當下有多少消費者可以轉化為顧客,有多少顧客可以轉化為客戶。
一款產品好不好,只有體驗了才知道,這個時候,用戶的體驗就很重要,這也是互聯網時代企業和商家打造爆款產品的密碼所在。雖然大部分客戶都會轉化為用戶,但終究有一部分客戶不會轉化為用戶,有一部分用戶也不是客戶。因此,“以市場為中心”,最終應該是“以用戶為中心”,只有企業的創新產品觸碰到用戶的痛點,給用戶以超出現象的體驗,才會讓用戶轉化為鐵粉,并最終口口相傳,得到市場的認可。
陶瓷產品的銷售模式,經銷商是聯結廠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鍵環節,從產品開發的角度來講,廠家“以市場為中心”最終應該 “以用戶為中心”、“以體驗為中心”。只有真正滿足那些產品最終使用者的體驗和需求,才能把握市場的脈搏,找到市場的痛點。
從顧客的需求來講,一般情況下分為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顯性需求是顧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現代、仿古、簡約,還是簡歐、中式、自然?是大理石、全拋釉、拋光磚,還是600mm、800mm、1000mm規格?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挑選自己滿意的品牌和產品;而隱性需求是顧客還沒有被激活和挖掘出來的那部分需求。比如今年熱炒的陶瓷大(薄)板,許多顧客并不知道有這類產品,不知道這類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其潛在的需求,除了空間墻地面外,還能夠應用在家居面板、櫥柜、灶臺等領域,不知道陶瓷薄板在二次裝修中的好處,可以直接覆蓋在原有的瓷磚上面,經濟又省力。
顯性需求,需要廠商更好地去滿足,以獲得用戶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隱性需求則需要廠商加大推廣力度,在那些敢于嘗新的顧客當中率先形成突破,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體驗,最終將隱性需求演變為顯性需求,從而擴大行業的市場蛋糕。
(來源:陶瓷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