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論壇特別薦讀(一) | 淄博往事

      / by 美家網 瀏覽次數:

        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陶瓷信息報社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建陶產區大型巡回論壇暨2017淄博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將于7月11日在山東淄博市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

        在陶瓷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形勢下,作為曾經全國第二大建陶產區的淄博,迎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產業調整,產能由原來的12億平方米,急遽縮減至7億平方米,再到不超過2億平方米。除此之外,煤改氣、退城入園、升級改造、執行最嚴格排放標準等政策,倒逼淄博陶企進行環保改造,推行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實現綠色生產。

        失去產能優勢的淄博產區,以及由環保及技改造成的成本顯著提升,未來將何去何從?這成為淄博乃至全國建陶行業熱議與高度關注的話題。

        通過淄博論壇特別薦讀系列文章,我們能夠觸碰到每一個淄博陶瓷人柔軟而充沛的心靈,以及他們為了理想和事業付出的熱血和汗水。往事已了,此刻的淄博產區已進入深度調整期,迷茫和陣痛,宛如大雨磅礴,敲打胸膛,可我們相信,風雨過后,必見彩虹。

        淄博往事

        ——從黃金時代到黑鐵時代的淄博建陶

        經過兩次產能壓縮,從年產12億平方米降到2億平方米的淄博產區,曾被稱為中國第二大建陶產區,但2017年之后,淄博產能輝煌或將成為往事。”

        淄博建陶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集體企業階段。在1998年改制前,淄博建陶在一批集體企業的帶領下,曾風靡一時。上世紀80年代初,博山建陶廠生產的152×152mm的“域牌”地磚聞名全國,與唐山建陶、沈陽建陶、溫州建陶、石灣建陶、景德鎮建陶并稱為“全國六大建陶廠”。1992年11月3日,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準,成為我國首家公司型封閉式投資基金,1993年8月20日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淄博市南定鎮田家村集體企業淄博市天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建陶第一批進入資本市場的陶瓷企業。

        第二階段是從1998年到2008年,淄博建陶經歷了十年發展的“黃金時代”,經過改制后,私營企業興起,大上生產線。據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淄博市擁有270家建陶企業、508條生產線,生產能力超過12億平方米,占全國建陶產量的23%,擁有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65家,占全市建陶企業總數的25.7%。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建陶產區。

        第三階段是2008年后,淄博產區開始進入產業調整期,2008年,淄博市政府對建陶行業進行嚴格審查,通過“上大壓小、等量淘汰、差別電價、區域限批”等措施,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到2009年底共關停50條建陶生產線。到2009年11月,淄博市政府公布《淄博市建筑陶瓷產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2009至2011年)》,要求產能從當前的12億平方米,控制到7億平方米以內。此后,拉開了淄博產區產能壓縮的序幕。

        十年起步,十年高速發展,近十年調整,淄博產區仿佛坐上了過山車一樣,從“黃金時代”,一下子進入了“黑鐵時代”。

        集體崛起

        淄博進入資本市場比佛山早了6年

        淄博建陶初始階段,比佛山稍晚。在工商信息能查到最早的淄博陶瓷企業,是淄博市博山建筑陶瓷廠,注冊時間為1980年。而廣東佛陶集團旗下的石灣耐酸陶瓷廠,在1954年就已經注冊成立。

        今年70歲的張錫友,是淄博建陶成長的見證者。1983年,張錫友當上了淄博市南定鎮田家村黨支部書記,直到2003年退休,他在這個職位上一直做了20年。南定鎮田家村是淄博陶瓷產業發源地之一,最早的一批建陶廠包括坤麗、風度、萬達、魯中等建陶企業,1996年建成了張店建陶廠和華美建陶廠后,建陶業取代缸瓦、煤炭成為南定鎮支柱產業。

        說起90年代淄博陶瓷的發展,張錫友仍然很激動。“那時候每年都考核,從區里到市里,政府鼓勵上項目,每年必須發展幾個,當時我們是領頭的,土地政策也松,拿地手續很好辦。”張錫友說,政府鼓勵陶瓷產業發展的時候,都是先上項目再補辦手續,環保幾乎不抓。

        不過,最讓張錫友難忘的,莫過于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簡稱“淄博基金”)的批準上市。淄博基金的成立,還得從1988年說起。1988年4月,國務院農村改革實驗區辦公室批準淄博市周村區為全國性實驗區,改革實驗的主要內容是推進股份制改革,進行股票流通。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主任、經濟學教授厲以寧特意動員了50多名學生深入各大公司考察實習,給企業灌輸股份制改革的意義。

        1992年1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淄博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記者查閱了1993年8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公司基金證券上市公告書,從中了解到,淄博基金于1993年8月2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期基金證券發行人民幣1億元,發行價格1.03元,封閉期限為8年。淄博基金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公司型封閉式基金,時年63歲的厲以寧,成為淄博基金的專家董事。

        當時,淄博基金的發起人主要包括中國農村發展信托投資公司、淄博市信托投資公司、交通銀行淄博支行、山東證券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山東信托投資股份公司,基金一方面主要投資于淄博鄉鎮企業及為鄉鎮企業提供服務的有關產業的股權,這部分投資不少于基金投資總額的60%;另一方面,為分散投資風險,淄博基金其余部分投資于國家債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和上市公司股票,這部分投資不高于基金投資總額的40%。淄博基金的投資企業,大多是淄博市鄉鎮企業中的明星企業,這些企業股份制改造基礎好,管理水平較高,發展速度較快,增長潛力大,產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1993年,為籌備上市,張錫友領導田家村集體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當年5月,成立了山東淄博田家企業集團股份有限總公司,7月,成立山東天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佳集團借淄博基金的東風上市,田家村集體控制的建陶企業,成為了中國第一批進入資本市場的建陶企業。直到6年后,佛山陶瓷企業鷹牌才在香港上市。

        1993年9月,淄博市證券自動報價系統自正式開通,系統掛牌公司累計56家,注冊股民50余萬人,系統聯網席位54個,分布于全國13個省20個大中城市,被普遍認為是第三大股票交易市場,規模僅次于上海、深圳。

        不過,淄博基金存在的歷史,只有短短六年,到1999年11月17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定下清理整頓基調,股市下跌,淄博基金也成了被清理對象。

        “淄博基金剛發行的時候,是1.03元,在淄博市柜臺交易很紅火,想買還得找關系,最后一直炒到了15塊多一股,翻了十幾倍。”張錫友說,淄博基金被清理,柜臺停止交易時,他多次去北京尋求合作,和清華紫光談判過幾次,1999年10月,清華紫光集團總經理張本正來到田家村考察。不過,因為對方的條件太苛刻,最后不了了之。

        不過,六年的時間里,天佳集團通過淄博基金,從資本市場融到將近三千萬資金,用于技術改造升級。在淄博基金1998年發布的年度報告中,記者發現,當年天佳集團獲得的資金投資就有80萬。

        黃金十年

        12億產能成就的第二大建陶產區

        1998年前后,作為淄博陶瓷產區奠基者的集體企業開始改制,陸續退出歷史舞臺,私營企業成為陶瓷生產的主導者,并助推淄博產區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建陶的第二大產區。

        “這邊的飛金城、華藝、皇冠、青龍、雙龍、飛龍等陶瓷企業,都是村辦或鎮辦的集體企業,很可惜,只發展了十年的時間,就改制破產了。”淄博匯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姬文1987年進入陶瓷行業,在進入華辰陶瓷工作的30年時間里,他見證了淄博產區集體企業的輝煌和衰敗,也見證了私營企業的壯大。

        “1988年,全中國第一條整線引進的生產線是在華辰集團,全國煤氣站的鼻祖也在華辰,1986年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協會成立,也是在華辰。”姬文歷數淄博產區過去的輝煌,他表示,淄博產區起步比較高,田家村的建陶在全國都很有名,152瓷片和100×100mm的紅坯小地磚曾在全國流行。

        為集體企業感到可惜的同時,姬文也因為淄博產區改制落后于佛山,而感到遺憾。“佛山在1996年左右開始改制,淄博在1998年前后,我們當時說了一句話,淄博比佛山晚改了三年,導致永遠趕不上!”姬文說,在1997年以前的時候,淄博產區的企業規模一般是兩條生產線左右,佛山產區也就是七八條生產線,相差不大。但是到了2002年,佛山產區的大企業最猛的時候上馬了70多條生產線,而淄博產區最大的集體企業崔軍建陶,也只有10條生產線,最大的私營企業耿瓷只有8條生產線。

        金卡陶瓷是改制后起來的第一批私營陶瓷企業,該公司董事長高峰從1987年開始賣陶瓷,1999年他接手了一家村辦改制的陶瓷廠,開始投身陶瓷生產。“那時候的生產線很短,只有一百多米長,主要生產600×600mm的水晶磚。”姬文說,剛開始私營的陶瓷廠也少,銷路很好,從國營企業接手過來生產,坐在家里就可以賣了。

        改制之后,淄博產區建陶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在短短5年的時間企業數量和生產線井噴。據《山東建材》2003年統計,當年淄博市共有建陶企業260多家,生產線450多條,從業人員4.5萬人,年生產能力達到了7億平方米,占山東省建筑陶瓷的四分之三。其中淄川區187家,生產線283條,張店區60家,生產線120條。

        2008年,淄博產區的企業數量和產能達到了最高峰。截至2008年年底,淄博市共有270家建陶企業、508條生產線,生產能力超過12億平方米,占全國建陶產量的23%,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建陶產區。

        隨著產能的增長,淄博產區建陶產值也在不斷增長,2000年,淄博建陶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只有15.03億元,2002年,就增加到了80億,而到2008年,建陶產值迅速增漲到386億元,短短八年時間,產值翻了25倍。

        在產業配套方面,淄博產區也在同步發展。2002年11月,廈門巨鵬飛集團投資3億元、占地600畝的中國財富陶瓷城正式奠基,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2003年4月,在山東省政府的招商引資下,中國陶瓷科技城項目落戶淄博。商貿平臺的建設,淄博和佛山產區同步進行,也是在2002年,位于石灣的中國陶瓷城成立,南莊的華夏陶瓷城開始動工。

        淄博陶瓷企業的發展帶來的規模效應,也吸引了大批上游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淄博。以熔塊企業為例,2005年以后,淄博熔塊迅速崛起成為最大產區,2006年,中國制釉集團落地淄博,成立山東大鴻制釉有限公司,到2014年達到頂峰,擁有400只左右熔爐,成為全球最大的熔塊生產基地。

        同樣在2003年以后,因為中國財富陶瓷城的入駐,大批貼牌商開始涌入淄博。“2003年,第一批到淄博來貼牌的,主要是溫州人,隨后福建、廣東貼牌商也相繼進入。”姬文表示,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到2006年時淄博的貼牌商就達到了600多家,這對淄博產區的瓷磚花色的創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淄博產區的瓷磚花色有幾萬個,全中國第一,外圍產區花色加起來也不如淄博多。

        不過,也正是因為貼牌商的進入,淄博產區在集體企業時培育起來的品牌,如皇冠、強冠等品牌逐漸被削弱,與佛山產區差距越來越大。2003年,全國共有10家陶瓷企業獲評中國名牌,其中佛山占據了7個名額,佛山陶瓷企業在“中國名牌”評比角逐中成為了勝利者。而淄博產區建筑陶瓷第一個馳名商標,也是山東建陶的第一品牌“皇冠”,最后被東鵬收購。

        黑鐵時代

        淄博建陶產業調整的“八年攻堅戰”

        2009年11月,淄博市政府公布《淄博市建筑陶瓷產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2009至2011年)》,要求產能從當前的12億平方米,控制到7億平方米以內。開啟了淄博產區產業調整之路。在該政策制定前,淄博市以《淄博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立項,委托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進行產業調查研究。

        2008年8月到12月,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盛科榮以淄博建陶為案例,就集群建設與建陶工業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他在與政府經貿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座談及統計數據的基礎上,走訪了淄博賽娜提陶瓷有限公司、淄博東岳實業總公司等6家規模較大的企業,并發放了65份調查問卷,覆蓋了淄博張店區所有較大規模的建陶企業,以此分析淄博陶瓷企業發展問題。

        隨后,該調查以論文的形式,在2009年3月發表在《中國陶瓷》第45卷第3期上。在論文中盛科榮認為,淄博陶瓷企業發展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工藝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不足。在文中他表示,案例地區65家陶瓷企業中沒有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沒有一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或工程技術中心,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和人員,沒有一項國家專利;企業無序競爭現象突出,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規模效應差。最大的企業東岳實業總公司7家企業聯合起來也只有19條生產線,與廣東新中源100多條生產線相差甚遠。同時由于研發能力差,墻地磚同質化現象嚴重;能源緊張,環境壓力大。95%的主要原料要從外地購入,其中粘土來自煙臺萊蕪,煤來自山西;缺乏營銷網絡和區域品牌。40%以上的產品依靠貼牌商進行銷售,多數產品定位中低端市場,難以樹立品牌形象。

        針對以上問題,盛科榮提出集群建設的方式,鼓勵重點優勢企業通過并購和戰略聯盟的方式實現產業資源整合和擴張,提升企業之間的精細化分工。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引入產業技術開發中心、技術孵化器、信息服務中心、人才市場、培訓中心等中介機構。同時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形成有效的建陶企業退出機制,逐步調整和淘汰落后及低效企業,保留少量技術水平高、資源依賴性低以及有潛在效益優勢的先進企業,同時推進產業地區間轉移,考慮向甘肅平川、白銀,東北法庫、建平,四川達州,寧夏中衛等地區轉移。政府可以考慮設立建陶產業轉移基金,對轉移出去的企業給予50~100萬元的補貼。

        這一調查研究,基本奠定了淄博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基調,從此淄博產區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產業調整。

        2011年8月,淄博市政府再次下發《淄博市空氣質量污染改善實施方案》,要求在2011年底前,對中心城區大外環以內的37家建陶企業實施關停;

        2013年11月,淄博市環保局召開建陶企業實施環保限期治理會議,實施《淄博市建陶企業環保限期治理標準》。此次會議確定從11月14日起至2014年1月31日期間,對全市所有建陶企業實施環保限期治理,截至2014年2月28日,對于仍未通過驗收的建陶企業,將一律實施關停;

        2015年12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關于加快主城區南部區域建陶企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其主要內容就是,要用3年時間,通過搬遷入園、提升改造和關停淘汰等途徑,加快主城區南部區域130家建陶企業轉型升級;扶優扶強,對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山東名牌”“山東著名商標”“山東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品牌榮譽和研發機構的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和通過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審核并完成整改的清潔生產企業,允許暫時保留,進行提升改造;

        2016年9月19日,淄博市公布《淄博市建陶行業精準轉調工作方案》。方案稱,將把淄博建陶產業創新示范園打造成全市工業園區的創新示范園區,入園企業要達到技術工藝水平國內領先和能耗排放國內最低要求。最終確定淄博市將保留2億建陶產能, 到2020年,力爭培育10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億元的龍頭企業,20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骨干企業。

      淄博市建陶產業的發展,進入了黑鐵時代,不少陶瓷企業選擇退出,2012年,佳天集團轉向陶瓷物流,在田家村東部成立淄博天佳物流園。而留下來的陶瓷企業,也開始了漫長的轉型之路。

      (來源:陶瓷信息)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