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產能全國第二的陶瓷產區

      / by 美家網 瀏覽次數:

        福建在全國八大產區中,產能、產品質量僅次于廣東,位居第二位。產量24.6億平方米,產值613億。2016年出口80億左右。競爭對象主要是廣東、山東產區。

        福建產區發展現狀與存在的短板

        福建域內三大產區中泉州產區擁有規模企業202家(晉江156家、南安46家),生產線450條(晉江330條、南安120條);閩清產區規模企業39家,生產線54條;漳州生產企業15家,生產線48條;以及廈門一家3條生產線,羅源一家7條生產線(在建、投產2條)。共計生產企業258家,生產線556條。近年來,除漳州產區外,基本上沒有新建生產線。

        泉州是福建主產區,產量約占80%。在地理位置上,福建三大產區均具備海運優勢,物流成本相對較低。在產業集中度上,泉州集群度最高。產業鏈也相對完善,產品品類、銷售資源也最為豐富。

        漳州作為新興產區,主要是承接晉江陶企轉移。可以說,漳州只是晉江企業新的生產基地,銷售依然是在晉江。除大產能優勢外,一旦漳州也實行煤改氣,這個生產基地也就沒有成本優勢可言。屆時,對于晉江還有生產線的企業來說,還分散了企業資源,增加管理成本。

        從近年來市場形勢變化對福建各產業的影響情況看,建陶產業相對于其它產業,應該說還是福建傳統制造業中比較優質產業之一。由于該產業鏈條長,其帶動作用不言而喻;而且從市場進入新常態以來,福建建陶是唯一沒有發生倒閉跑路現象的產業。尤其是泉州產區期間還經歷了全國第一個全面煤改氣,企業仍然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但盡管如此,站在我國建陶產業全局看,福建產區也存在創新能力不強,品牌缺乏行業影響力,銷售渠道單一等不足。嚴重阻礙了產業升級轉型:

        配套產業不強,制約競爭力提升

        佛山、淄博產區,在陶瓷機械、原料供應、設計研發等以及相關的配套、信息中介等產業獲得了較快發展,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規模龐大的完整產業鏈。相比以上兩大產區,福建產區配套產業要落后得多。因此制約了企業創新能力發揮,導致企業研發成本高,新品推出滯后,存在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夠強等不足。

        批發銷售,缺乏品牌影響力

        建陶行業前三大產區中,廣東地域品牌、行業品牌最為強勢。早期有馬可波羅、東鵬、金意陶、冠珠等一大批一線行業品牌。而且后續不斷有新品牌誕生,像近年又有康拓、金絲玉瑪、依諾、金尊玉等新品牌面市。強大的品牌陣營維系著佛山作為行業強勢品牌、全國銷售中心的前沿陣地。

        山東淄博,因為貼牌商的涌入以及陶博會的舉辦,使得淄博得到了更多行業人的關注。加上為適應眾多貼牌商對花色、釉面質量的要求,有力促進了色釉料、產品開發、展廳設計等配套企業的發展,服務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涌現出了金獅王、統一等一批知名品牌,帶動了淄博地域品牌的形成。

        其實,多年前,福建的外墻磚在行業中也有很高的影響力。作為全國外墻磚最大生產基地,有騰達、恒達、協進、協盛、豪山、信源等一大批外墻磚強勢品牌,勇于在全國各地大型房地產競標。由此形成了“要外墻磚到福建”的良好口碑。

        事實上,由于近年來產業升級以及外墻磚市場萎縮,福建泉州企業逐漸向仿古磚進發。如今,福建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仿古磚生產基地。但是,仿古磚目前還沒有像外墻磚那樣塑造出行業強勢品牌,尤其是還延續了之前單一的批發銷售模式,制約了仿古磚品牌的樹立。

        其實,福建作為最早切入仿古磚產區,也擁有一批像華泰、豪業、聯興、彩霸、茂興等基礎很扎實的仿古磚企業,可由于他們在行業知名度不高,還支撐不起產區在行業的影響力。

        家族式管理模式,人才缺乏

        創新能力不夠強,品牌缺乏行業影響力,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除配套產業不夠完善強勢外,人才缺乏是最為重要因素。

        然而,人才缺乏又與家族式管理模式,有著千絲萬縷聯系。大家都知道,家族式管理模式在創業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企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企業開始發展壯大后,依然過分依賴于傳統家族管理來整合企業資源,就將會嚴重束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而目前,福建絕大部分陶企還處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尤其是泉州地區,由于地域文化的緣故,還依然存在排外思想。人才難以融入企業,又缺乏完善管理制度,自然難以引進、留住人才。企業沒有新鮮血液輸入,帶來不了新思想、新思維,產品、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品牌打造等方面也就難以實現。

        福建產區的自身優勢

        其實,福建產區也有不少其它產區所沒有的優勢。

        運輸

        福建由于地處沿海,域內三大產區都具備海運成本相對較低優勢。泉州產區離泉州港20多公里,離廈門港70多公里,閩清離福州馬尾港100公里。漳州產區離廈門港也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嚴格來說,全國只有福建、廣東、山東有輻射全國市場的運輸能力。

        銷售

        福建擁有一支強大的銷售大軍,控制全國60%市場銷售量。在產品方面,福建外墻磚、仿古磚占全國最大產量,且外墻磚+仿古磚也是泉州企業經營上一大特色,產品配套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產品開發

        作為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泉州留下了許多歷史景觀、信仰、民俗文化,以及龐大的石材市場,為仿古磚產品設計開發提供絕佳素材。

        新品推廣

        有強大的銷售資源支撐,新產品推出也就比其它產區更容易。因此,近年來泉州企業仿古磚、木紋磚、薄板、大板、現代仿古磚等新產品密集推出,有力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盈利水平提升。

        在本土市場方面,晉江建陶專業市場與福建企業互促發展。眾所周知,晉江市磁灶鎮不僅是我國陶瓷重鎮,也是我省專業市場最為發達的鎮區。由于建陶發展歷史的原因,使得磁灶鎮內形成天工、海西、世華、闊興、隆盛、東山等大型建陶專業市場。尤其是天工陶瓷城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品牌進入福建市場的重要窗口。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陶瓷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鎮化建設推進,以及綠色薄板產品的推廣,二次裝修的平均值也將逐年上升,給建陶市場帶來巨大發展空間。

        晉江建陶專業市場商家依托產區產品優勢,以及福建消費市場潛力,一批批銷售商在這里快速發展壯大。尤其是貼牌商,在占領福建市場的同時,不斷拓展到全國各地建銷售網點。造就了一大批年銷售量數千萬、上億的品牌,成為福建企業重要銷售力量。特別是泉州企業,為本地的銷售商、貼牌商提供了強有力的產品支持,助力他們做大做強。商家帶著市場信息以及銷售量給企業帶來了更多訂單,雙方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由上可以看出,放大自身優勢也是提升競爭力一個重要的方面:

        煤改氣先行優勢

        隨著環保工作的深入,山東、廣東、四川、江西等全國產區使用天然氣已為時不遠。接下來,各產區生產成本將會越來越接近。受此影響,這些后行區企業要花不少精力在煤改氣這項工作上。福建泉州企業由于提前“交環保考卷”,迫使泉州企業提前轉型,向節能薄板,高附加值仿古磚、木紋磚挺進。豐富的產品結構在市場競爭中,謀得先發優勢。

        環保重構贏得發展機遇

        由于各產區的特色、發展階段不一樣,呈現出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各地借助環保加快了落后產能的淘汰,有的產區前途未卜,有的產區趁勢而起,“生意紅火”,環保使得我國建陶版圖再次發生變化。

        2016年以來,淄博產區產能發生重大調整,制定了“建陶行業精準轉調實施方案”,減少108家企業,確定淄博產區只保留31家企業,60多條左右生產線。產能由原來12億平方減少至2億平方。

        廣東、福建、山東是我國前3大產區,只要其中之一產能發生重大變化,必將給全國市場造成影響。因此,淄博產能銳減,不少產區從中受益。尤其是泉州產區受益最為明顯。因為淄博產區絕大部分客戶是福建籍貼牌商,只要家鄉企業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自然優先考慮把訂單撤回來。因此,今年福建產區仿古磚迎來產銷兩旺的勢頭。

        不僅淄博產區縮減產能,夾江產區也開始限制產能。夾江縣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將陶瓷生產企業數量控制在50家左右,生產線100條。此外,河北、河南、湖南等產區受環保影響,也不同程度縮減產能。因此,在環保、市場新形勢下,建陶行業將重構新版圖,也再次給有準備的福建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由此,2017年泉州產區活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足,新品推出、品質提升不斷加速。相繼有寶達、丹豪、安泰、山川、源隆、力豪、國星、萬興等企業推出仿古磚升級版,低吸水木紋,以及強勢進入800×1800×10(mm)大板、1000×1000(mm)、600×1200(mm)等大規格現代仿古磚等。

        “一帶一路”新機遇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中國古陶瓷發展史和世界古陶瓷生產與貿易史上、世界航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我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泉州先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重振“海絲”輝煌。泉州港口至今已開辟了23個國家和地區的運輸航線,為泉州建陶走向國際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

        問題來了,如何補短板?

        配套產業、專業人才短板,是導致區域品牌缺失,產品附加值低的關鍵所在。可認識這個短板后,誰來補、如何補?可以說,任何產業沒有政府出臺政策大力支持,產區大環境、地域品牌都難以形成。不論是接下來的智能制造,還是企業資源整合,都需要有政府的力量支持。家族企業過渡到制度完善、引進職業經理人管理,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產區配套如果不去促進也不可能自然形成。因此,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配套企業、人才到泉州產區發展,是解決當前產區短板最有效舉措。

        在聚集配套企業方面,在海西家具博覽城或五金機電城設立建陶產業配套專區。入駐企業免租金,稅費優惠,并且根據對行業的貢獻、帶動性情況,予以獎勵。主要前期把大量配套企業引進來了,生意做好了,一切優惠政策獎勵都不重要了。

        在人才引進方面,鼓勵企業通過模式創新吸引人才,對引進不同級別的人才給予不同的財政補助。尤其是對營銷、策劃、推廣等方面人才政策上予以更多的傾斜。同時,為人才隊伍營造交流學習環境,為留住人才創造條件。企業方面,也要立足于長遠,把人才職業生涯規劃納入企業發展之中,雇傭關系轉變為合作關系。

        在孵化品牌方面,關鍵在思想上引導。當前,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培育企業品牌,建設地域品牌,對產區發展、產品附加值提升十分重要。政府重點工作是扶持一批基礎好的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積極尋找適合自身品牌發展的定位和模式;發揮自身產品優勢,依靠研發、技術、質量,從地域品牌逐步發展到行業品牌。

        當然,鑒于當前福建泉州企業的現狀,政府或聯合有實力的相關配套企業,建立公共服務平臺,也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良策。政府在營造產區氛圍方面發揮作用;合作方負責出方案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具體運營。通過公共服務平臺聚集配套企業、聚集人才,服務產區企業,這種模式即高效,也會減少企業投入。

        有行業人士分析,目前泉州企業重點生產的仿古磚、木紋磚、薄板三大類產品,極有可能是未來市場的熱銷品。木紋磚逼真、防潮,適合各地區不同氣候環境使用,還有使用壽命長、易保養、性價比高、裝飾效果好等優點,因而受眾多消費者喜愛。薄板、大板不僅更能夠體現大氣、整潔效果,同時也可隨意切割、拼接,使設計師有了更多的創作想象空間。并且應用范圍也在逐步向櫥柜、臺面等領域拓展。而仿古磚、現代仿古磚能夠營造出文化品位,因而受到有追求的人群、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份額正在快速擴大。

        但近年來,由于外墻磚市場萎縮以及利潤下滑,福建泉州產區外墻磚企業逐漸轉型生產仿古磚、木紋磚、薄板,并且以低價殺入市場。如果大家都以價格作為市場競爭力考量,整個產區價格水平就要往下走,三大類優勢產品又得回到沒有利潤可圖境地。因此,在三大類產品比較有影響力企業、品牌,除在產品質量上做到有區別外,還要從地域品牌上升到行業品牌,提升影響力脫離低價行列。

        企業作為經營個體,對打造區域品牌作用比較有限,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和扶持。如,南安寶達自去年引入技術精英團隊以來,取得重大成果。從一定程度改變了一些行業人士對福建產區無品牌、產品便宜的認知,當地政府如能將其作為榜樣加以勉勵,或能對泉州企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也為陶瓷企業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一個范本。

        6月 26日,南安協進與寶達簽約,加入寶達管理體系。至此,南安寶達、晉江寶達、南安協進三家公司進入集團化運營模式。營銷、管理中心設在南安寶達,總部展廳也投入運營。

        先來了解一下寶達規劃設計的發展模式。南安寶達第一步是產品體系變革,產品定位意大利品質,高出福建價格,一改行業對福建沒有高質產品的認知;第二步是整合關聯企業生產資源,實施產銷分離。讓工廠、銷售各自承擔壓力,使得各自能夠做得更好、更專業。第三步是集團化發展,平臺化運營。合作公司標準化集中采購,專線專窯生產,銷售統一下單,分工協作,標準化管理。每個模塊又獨立運營,確保效益最大化。

        生產上,為達到更專業的要求,通過整合三家企業生產資源,實現專窯專產。即南安寶達專窯生產大板、現代仿古、厚板;晉江寶達生產原邊木紋、原邊仿古;協進公司生產全系列薄板、常規仿古。至明年上半年,集團將有8條生產線專職生產雙零吸水產品。

      (來源:陶城報)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