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各國國家元首及代表也紛紛出席。會議最后取得了不少碩果,也得到各界不少贊譽。

什么叫“一帶一路”?首先小編為大伙普及一下。
簡單的說,“一帶”即是絲綢之路的經濟帶,“一路”是指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合稱“一帶一路”,其目的是加強東盟及歐美國家的溝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今天為什么要談這個話題,小編純屬因“絲綢之路、海上”而產生了幻想。想借此來進一步回憶下古代歷史。
在資料記載中,“絲綢之路”四字最早來源于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的書籍。為什么會這樣出現在外國書籍上?其實這更能說明當時中國的一些問題,那就是“絲綢之路”的影響力。
自張騫出使西域形成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中國與西方國家交流不斷加大,從商品交流增至宗教、文化交流,從朝鮮日本延伸至歐亞大陸。打破了傳統的閉關緊鎖,開創了全球交流新紀元。
談到“絲綢之路”,或許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中國的布匹與陶瓷。當然,這也是我們對它的最深印象。

中國的絲綢響當當的,手工精細,面料講究,深受西方國家的歡迎。但是相比陶瓷,當時的中國瓷藝就更顯出息了。如唐三彩,青花瓷等,這些臻品遠近聞名。這也是“China”的緣由之一。

唐三彩 爐

青花瓷獸面紋三足爐
基于“絲綢之路”,在唐朝鼎盛時期,中國向國外(特別是歐美)大量輸出優良的瓷器。在缺乏優良的餐飲器皿的情況下,歐洲人見到中國的瓷器之后,欣喜若狂。常用金銅鑲嵌裝飾,既表示對中國瓷器的贊美,也顯露了欲擁有中國瓷器的渴望。于是一邊吸納中國的瓷器一邊開始仿造。
但是說起制造瓷器的工藝,歐美工匠們很是困惑。為了達到效果,貴族王室選擇派專人到中國學習。雕花、烤制、施釉等并一一學以運用于自己國內的器皿上。至今,也不難發現某些國家的陶瓷器皿上也保留中國的特色。比如說雕龍畫鳳,又比如說釉面處理等。

歐洲建筑瓷片

歐洲瓷器展上的陶瓷展品
仿制中國瓷器并不是主要目的,歐洲王室貴族想要的是生產出自己的產品。因此要改變中國陶瓷在歐洲一統天下的局面,他們有幸搭上了工業革命的列車,用機械代替傳統手工,以數量取勝。為滿足生活所需,瓷器的生產從餐桌上的碗碟發展到用以如廁的器皿。
至此,或許有人說西方的瓷器已超越了中國,但小編告訴你:這完全的誤解!雖然中國沒有搭上工業革命列車,但以中國人的智慧與巧手,中國的瓷藝足以撐起半邊天。西方國家的瓷器在模仿、學習中國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工藝產品質量無法與中國比肩。就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價格遠不及中國古代瓷器的幾十分之一,這足以明證。
就以現代的馬桶生產工藝來說,無論從智能化生產,還是施釉及管道工藝,知名品牌安華衛浴的工藝及質量技藝超群。

安華衛浴 “超節凈”專利管道技術,通過優化特殊單管道管徑設計,能瞬間沖走污垢,與傳統管道相比較,動力得到100%的提升,達到一次沖凈污物,更節水更潔凈。此外,采用微晶釉技術,4次均衡施釉,不易發黃、不龜裂、使用壽命長,同時由于在釉料中添加了正價陰離子,還具備抑菌功能,是業界的潔凈典范。
安華衛浴憑借十多年沉淀的品牌力量,以潔凈為根本,以品質為目標,極盡所能地完善每一個產品細節,用經典的設計品質,卓越的性能品質,貼心的整合品質,感動的服務品質以及綠色的企業品質五大安華核心理念,以"品質潔凈中國"為企業愿景,推動中國衛浴不斷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