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衛浴發展史 談中國現代衛浴文化開端

      / by 互聯網 瀏覽次數:

        提及“衛浴”,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歐洲文化,“衛浴”亦然成為歐洲人新貴生活的象征之一。英文單詞中的“CHINA”除了國名之外,還有一層含義:陶瓷。中國——自古至今的陶瓷最大出產國,很多材質、技術運用在陶瓷衛浴的產品研發中,為歐洲衛浴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聰明的中國人,雖然很早掌握了陶瓷技術,但卻沒有把它引入衛浴發展中。縱觀千年的中國文化,只是到了近代,隨著“舶來品”的進入,中國人“衛浴”習慣才有所改變。綜述中國的衛浴文化,實際上是一篇衛生習慣的寫生。

        秦漢起,中國家庭里必備的一種如廁工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馬桶,在房間擺放馬桶的前端,會有一個布簾或屏風,稱為馬桶巷,用現代的文字表述來說,就是衛生間。而帝王將相為了體現身份,馬桶的設計非常考究,造型如皇家太師椅,馬桶的兩側還鑲刻著顯示身份的鳳儀。洗浴方面一直沿用木制桶,放入適宜的溫水,進行洗泡。還有一種就是邊洗邊加溫的洗浴用具——地鍋,鐵制成品,在鍋下用木柴取火,保證了熱水的溫度。到現在為止,一些邊遠的地區還沿用這些古老的洗浴方式。

        至明代中后期,大澡堂的興起,成為人們洗浴方面的又一種形式,作為大眾化的洗浴場所,人們更多的是看中它的方便、舒適、娛樂性,因而一直保留至今。南京中華門外據說是明代留存至今的澡堂,三山街的三山池等等,都是中國衛浴文化的縮影,同時也證明了國人的衛生習慣。南京有句老話“早上皮泡水、晚上水泡皮”的后半句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到了近代,中國的自閉封鎖被國外的堅船利炮所洞開,被壓迫的同時,也是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時候。解放前期,國外大使館都從自己國內進口衛浴設備,這些舶來品也被國人所用。南京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至今還留存了當時進口衛浴的遺跡,在南京中山陵紀念館美齡宮,還保留著一個當時在歐洲非常流行的裙邊浴缸,產地來自美國美標。應該說,解放前后,是中國真正意義的現代衛浴文化的開端。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大批的國外衛浴產品進入,帶動了中國衛浴的發展,水泥制造、亞克力、鐵制、瑪瑙等衛浴產品都打上了中國制造,但由于經驗與技術的落后,僅能滿足普通家庭的使用。相比國外美標、TOTO等等衛浴名品,當時國內的衛浴產品常被稱作“潮州貨”。

        到了最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衛浴需求也隨之不斷提高,工藝性、使用性、享受性、節能性的衛浴產品層出不窮,使得中國衛浴舞臺變得豐富多彩。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