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誕生”哪兩個不一般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 by 互聯網 瀏覽次數:

        我國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幾乎都離不開政治,所以有政治經濟學一說。建筑陶瓷行業也是如此,特別是在“十一五”期間,整個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對外作了具體的承諾,對內提了具體的指標,下放到地方,幾乎是層層加碼分配給基層政府。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誕生”了兩個非同一般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建筑衛生陶瓷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與《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期間,國家發改委發布《陶瓷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2-2009)等。“十一五”期間發生的佛山陶瓷產業轉移也完全是在當地政府2008年一次性出臺三個政策文件的“指導”下進行的,分別是:《佛山市陶瓷產業結構調整評價指導方案》、《佛山市陶瓷產業扶優扶強若干政策措施》和《佛山市陶瓷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5)》。最近各地方政府興起的“煤改氣”的策略,同樣是從政府層面出發,對行業的發展將帶來什么影響,頗受關注。還有正在征求意見的《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等等。

        尹虹博士將詳細介紹近幾年陶瓷行業頗具影響和爭議的政策法規,并且深入解讀這些政策法規給建陶產業帶來的影響,并指出未來國家可能還將出臺哪方面的政策,為行業企業指明發展方向。

        《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是2011年11月8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一部分。說起來是建筑衛生陶瓷工業首次進入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十二五”是指2011?2015年,《“十二五”規劃》到2011年年底才出臺,至少遲到了一年,自是不同尋常。官方、媒體大多好評如潮,喝彩聲一片(大有受寵若驚之感覺),陸陸續續出臺的解讀報告也都很正面。

        《“十二五”規劃》共3000多字,有一個不到200字的“指導思想”,其中為眾多專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立足國內市場需求”。首先在《“十二五”規劃》中,建筑陶瓷與衛生陶瓷發展規劃共用一個指導思想就有失偏頗,這么多年來,建筑陶瓷最多僅10%的產品出口,90%的產品都是國內銷售,這個算不算立足國內市場呢?而衛生陶瓷產品一般都在30%以上,2010年我國衛生陶瓷產品出口比重占30.65%;2009年34.70%;2008年36.54%;2007年38.61;2006年41.94%。在“十一五”期間,沒有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指導下,衛生陶瓷產品出口比重整整下降超過10%,算不算向著“立足國內市場需求”的方向在前進,現在有了“立足國內市場”的規劃指導思想,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再下降10%的出口比重嗎?(《“十二五”規劃》在“需求預測”中寫到:“預計2015年國內建筑陶瓷磚需求量約90億平方米,衛生陶瓷需求量約1.6億件。加上產品出口量,預計到2015年建筑陶瓷磚產量將達到95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2億件左右”。就是說陶瓷磚出口5億平方米,衛生陶瓷出口4000萬件。)就因為“立足國內市場需求”的指導思想,根據“需求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建筑陶瓷磚出口將由2010年8.6億平方米下降到5億平方米;衛生陶瓷出口將由2010年的5412萬件下降到4000萬件,在整個“十一五”期間,年年出口超過5000萬件。到目前為止,“十二五”已經過半,這一規劃實現的可能不大,2012年我國的瓷磚出口已經超過10億平方米,傲視全球,占全國年產量約12%。2011年我國衛生陶瓷出口為5752萬件,2012年5513萬件,相對2010年都有增長,離規劃目標越來越遠。

        《“十二五”規劃》中關于“主要目標”具體提出了:“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在產量僅增加3%?4%的條件下,產品的工業增加值要增長超過10%,我們的工業經濟學家應該幫手計算一下這意味著單位產品需要提高多少附加值,對以億計的建筑衛生陶瓷產品是個什么概念。

        “主要目標”還具體提出:“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十二五”規劃》已經告訴我們,“十一五”期間,“建筑陶瓷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5%,衛生陶瓷下降21%”),“十一五”整個國家萬元GDP能耗下降20%,執行過程中都是分解到各個地方政府,而沒有分解給行業,而這次作為國家級規劃,具體提出了“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是用這個指標來配合整個國家“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16%,還是國家對這個行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所有的解讀中都沒有見到這些實質性的解讀。到了具體一個行業任何指標要下降20%都絕非易事,更何況都是在“十一五”期間已經下降了20%以上的基礎上再下降20%,會不會因此為我們行業自己套上一個緊箍咒,當然這取決于《“十二五”規劃》有多少行政法律意義,最后如何考核驗收。“十一五”期間的節能20%大多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完成的(大多是行政化手段),具體到了一個行業還有多少結構可以調整,不至于所有的陶企最后都要辦配件廠來提高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來提高單位能耗指標的分母值,以變通滿足這個規劃的能耗要求。

        “主要目標”中還提出,“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70%”,但在“發展現狀”中卻沒有“十一五”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數據。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建筑衛生陶瓷企業應該很難完成這個指標,如果廢棄物利用率能達到70%,完全可以提高到80%或90%以上。

        “主要目標”還提出進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其實2010年10月1日開始實行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25464-2010《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對此作出了嚴格限定,但是關于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絕大部分陶企還是一頭霧水,連最基本的檢測手段、改進措施都是一無所知,面對這樣的標準與規劃內容大部分陶企可能更多的是手足無措。

        規劃僅僅是規劃,規劃終究是規劃,不知道具體陶企對《“十二五”發展規劃》有多少關心,可能我們的陶企并不在意《“十二五”規劃》對行業前景有多少前瞻性,對行業發展有多少指導性(哪些市場最后會告訴我們),可能更多是關心有沒有太多的法律約束性。

        《建筑衛生陶瓷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2)》

        《建筑衛生陶瓷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2)》2007年底發布,2008年6月1日實施,2013年4月22日建筑衛生陶瓷標委會完成修訂后的審議,2003年7月17日國家能源標委會通過評審。新的《能耗限額》即將發布實施。

        作為2007年版與即將執行的新版《能耗限額》標準的審議主持人,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及私下表示:“對于《能耗限額》標準的限額是以每噸產品作為基準,而不是以萬元產值(價值)作為基準感到非常遺憾,與‘十一五’期間國家每年萬元GDP能耗減低4%的預期目標也不匹配”。《能耗限額》標準實施五年的經歷,清楚表明以每噸產品作為基準,根本不符合建筑陶瓷的實際情況,原有的《能耗限額》標準與國家竭力推行的瓷磚薄型化也是相悖的。

        新版《能耗限額》標準的修訂,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主要修訂就是將原版的陶瓷磚每噸產品作基準修訂為產品面積作基準,限額上用25公斤一平方米換算成面積,再將限額指標嚴格10%。一個問題就是在證明用每噸產品作基準被證明不適宜的情況下,是用產品面積還是用產值作基準這個問題爭論,如果從淘汰低附加值產品的概念出發,顯然用單位產值作基準更有利于產業導向,但是“決定”政策的領導認為單位產值不具備操作性呢。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