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實限購、限貸、嚴查房企、中介違規行為之后,監管層的調控重心開始向房地產金融傾斜,多管齊下,穩定樓市。
10月下旬,銀監會提出要嚴控房地產金融業務風險,包括嚴禁違規發放或挪用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嚴禁銀行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等。
之后,上交所、深交所明確發布監管函,明確房地產企業的公司債券募集資金不得用于購置土地。
11月初,央行上海總部強調繼續加強對首付資金來源的審查,強化對借款人及其配偶收入證明真實性的審核,審慎評估借款人家庭償債能力,嚴禁變相規避調控政策和住房信貸管理規定。
多方監管之下,目前全國多地對于房貸的審核力度已經逐漸加強。
房企拿地受限 土地市場或將降溫
限地價、熔斷、限溢價率、搖號、提高保證金……在抑制過快上漲方面,各地的措施并不少,但似乎還是無法抑制開發商拿地的“熱情”。
據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中,企業自有資金僅占不到15%。正是這些不到15%的企業自有資金,撬動了全國前8個月2萬億的土地市場。
給土地市場降溫,除了從需求端發力,供給端也需要有所行動。除了加大土地供應外,對房企拿地資金來源的監管也勢在必行。
對于房企拿地,上交所特別強調,“房地產市場調控期間,在重點調控的熱點城市存在競拍地王,哄抬地價等行為”的房企禁止發債,同時規定房企公司債券募集資金不得用于購置土地。
業內稱在融資政策收緊之下,房企拿地能力將減弱,“盲目拿地”和“無序開發”的亂象將趨于收斂。但地價能否回落,還要看后續的土地出讓結果。
多地個人住房貸款審核從嚴 打擊投機購房
高杠桿的一端是拿地的開發商,另一端連著的,則是寬松個人房貸下的購房者。在此之前,很多業內專家表示:貨幣是助推此輪房地產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6年前3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前3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16萬億元,其中,僅個人住房貸款,就增加了3.63萬億元。經濟報道分析稱:個人住房貸款增速的大幅提升主要由房價上漲刺激下,居民投資和投機性購房需求上漲所帶動。
這一輪調控之中,多個熱點城市紛紛提高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收緊信貸政策。在此之后,銀行對于個人住房貸款的審核也逐漸從嚴。
“手續一定要齊全,現在銀行非常嚴格,收入流水一定要有房貸的兩倍,而且必須是真實的,以前搞個假的也可以。”深圳一名中介說,現在房貸辦下來要一個月時間,以前則半個月左右。以深圳為例,在嚴查首付貸,收緊貸款資格審查,全方位去杠桿行動之后,10月深圳房價出現松動。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南方日報等多方報道,除深圳外,目前福州、杭州、蘇州、南寧、廣州、上海等地在銀行層面,為進一步限制投資投機需求進入樓市,近期出現了對購房貸款審核趨緊,貸款利率折扣減少等現象。
對于銀行房貸審核的加強,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嚴查首付款來源、貸款人的收入、流水大勢所趨,隨著年末信貸額度從緊,預計年末房貸市場也將所有收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