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仍保持了溫和上行的態勢,但各用途間地價變化的差異性更加明顯。商服、住宅地價環比、同比增速均較上季度有所上升,工業地價環比增速則持續放緩。值得關注的是,住宅地價環比、同比增速遠高于商業、工業地價。本季度,受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快速回暖的帶動,住宅地價在經歷了連續九個季度的平穩、溫和上行后,再次進入較快增長區間,環比增速超過2%,住宅地價的漲勢在一、二、三線城市間表現出逐步漫延的跡象。一二三線城市住宅地價環比、同比增幅均有所擴大,但一線城市擴大程度相對緩和;二、三線城市中均出現了一批地價環比高速上漲,單季增幅超過3%的熱點城市。與住宅地價相較,商業、工業地價仍保持了總體平穩運行的狀態。
價格是市場的晴雨表,其背后是經濟、政策以及各參與主體心里預期等多方因素在市場上的綜合作用。綜合地價水平之所以長期保持了溫和上行的態勢,得益于我國經濟的總體平穩向好;而商、住、工各業用地價格變化的差異,也直接反映了不同用地市場上的動力差異。一方面,雖然一些指標出現了積極變化,但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新舊動能轉換及實體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尚需進一步解決,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商服、工業地價上漲較慢,工業地價環比增速連續微降;另一方面,資金充沛,杠桿率居高,房地產市場回升拉動效應明顯,住宅地價環比再次進入較快增長區間。
三季度,住宅地價上漲城市個數環比達到九成,同比超過八成;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平均競價輪次均明顯上升,一些城市“高價地”頻出。住宅用地市場引人關注,其趨熱的根本原因并未改變:一方面,貨幣環境依舊寬松,實體經濟投資渠道不暢,部分產業資本轉向地產領域,抬升了土地市場上的競價實力;另一方面,央行公布的7、8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居民加杠桿入市行為明顯,熱點城市庫存快速下降,房企補充土地儲備的需求上漲,加之銀行對于房地產信貸積極投入,諸多因素加劇了土地市場的供需矛盾。此外,因城施策的調控思路進一步落實,市場差異化與政策差異化的契合效果尚待逐步顯現。近期,一線城市的嚴控態勢加碼,但人口規模及各類優質資源、配套設施的集中決定了其供需矛盾的長期化。二線熱點城市調控力度不一,限購與限貸政策改版復出,旨在穩定市場。多數三四線城市仍以去庫存為主要目標。三季度重現的部分改良版限購措施,與寬松的貨幣環境疊加,亦促進了各類需求的提前釋放,并對市場價格的走勢起了短時助推作用,其對于市場的平抑作用預計在后期逐步顯化。本季度一二三線城市住宅地價的環比、同比增幅持續擴大側面表征了市場對已有政策及其變化方向的短期反映。
下一步,在把握去庫存主基調的思路上,因城施策或將成為常態。要保證所施之策真正適合、有效,首先要摸清情況,要深入分析需求側的類型、供給側的存量,即要推進庫存壓力較大城市土地供應計劃的調整,以利于達到庫存消化的合理周期,也要落實好熱點城市三年滾動房地產用地計劃的公布和房屋有效供應的形成,穩定市場預期。在經濟新常態的宏觀背景下,把握好房地產調控實非易事,要權衡短期與長效,兼顧應急性措施與市場機制,減少政策錯位引發的后期影響;進一步著力于全國層面的宏觀環境建設,加快完善信貸、金融等相關領域制度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