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陶企以攻代守戰“寒冬”

      / by 四川日報(成都) 瀏覽次數:

        行業洗牌 市場萎縮 旺季不旺

        按照陶瓷行業的慣例,“金九銀十”是傳統意義上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傳統旺季并未給商家帶來驚喜。

        10月13日,記者在夾江陶瓷市場走訪,“旺季不旺”是大部分企業的直接感受。有企業負責人稱,九、十月份的銷售數據與七、八月傳統淡季持平,過完中秋節更是一連數日的“零”成交。

        與今秋市場的涼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盛世東方陶瓷、廣樂陶瓷等當地一批龍頭陶瓷企業正加速擴張產能、建設新線。“越是震蕩期,越要加快轉型和升級品牌穩住市場,保持競爭力。”幾位陶瓷企業的負責人將此形容為“激流勇進”。

        夾江陶瓷產業已有近30年發展歷史。近年來,陶瓷行業進入深度調整階段。處于行業分水嶺的夾江陶瓷企業,究竟該如何迎戰行業之變?

        A

        技術革新 龍頭企業背水一戰

        一直以來,夾江陶瓷以西部地區為主要銷售市場,而近年來隨著淄博、佛山等產區的陶瓷產品不斷進入西部,這使得夾江陶瓷的市場份額有所縮小。2012年末,盛世東方陶瓷公司已感受到了市場的涼意。“瓷磚價格越賣越低,銷售半徑在萎縮。”盛世東方陶瓷公司總經理陸文杰回憶,企業庫存不斷增加,工業區路邊很多地方都堆著地磚。

        2014年末,不少企業進入了大產量、低價格的境地,一輪輪價格戰之后,利潤空間逐步縮減。步入2015年,夾江陶瓷企業面臨著節能減排的政策壓力,可謂是“內憂外患”。

        寒冬中,當地企業開始背水一戰——“再過一個月,夾江日產量最大的陶瓷生產線——廣樂陶瓷公司日產4.5萬平方米的拋釉磚生產線就要投產了。”10月13日,該公司銷售副總經理林華告訴記者,未來幾年,這條生產線將為該公司帶來可觀效益。

        盛世東方陶瓷公司也同樣在擴張產能。今年9月,該公司新投產一條日產3.6萬平方米的高檔金剛釉生產線,并從意大利、西班牙引進一批國際先進的機械設備作配套。

        市場容量未增加,為何陶瓷企業新建生產線、增加產能的步子卻邁得更大?

        “企業建新線的目的,是通過技術更新換代和引進高端人才,不斷鞏固、搶占市場。”陸文杰說,從去年開始,盛世東方陶瓷公司將眼光投向國際市場,從歐洲聘請了5名專家作為企業顧問。當年,該公司的國際市場銷售額為100萬美元。

        新萬興陶瓷公司的成功轉型,對夾江陶瓷企業來說,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

        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梁奇介紹,為革新技術,新萬興選擇了跨界發展,推出碳纖維地暖瓷磚。這類產品以地磚為載體,內置碳纖維發熱線,發熱均勻,具有節能、安全的優勢,不但在國內市場銷售形勢良好,還成功出口到多個國家。“以攻代守,不僅是源自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更是市場的潛在規律。” 在夾江陶瓷協會副會長劉荒看來,市場競爭白熱化,對弱者來說越發艱難,但對優勢企業來說,卻是利好。經歷了洗牌期,市場逐漸趨于理性,優勢企業的市場基礎將更加牢固。

        企業家們的緊迫感,從數據上看更直觀:當地規模陶瓷企業由2010年的77家整合到2015年的44家,5年間共淘汰舊生產線75條。

        B

        細分市場 中小企業劍走偏鋒

        回看兩年多前的轉型,夾江縣貝殼腰線廠經理馬文波還在慶幸,“多虧當初‘劍走偏鋒’,專挑副業干,不然公司就要淪為‘炮灰’了。”

        馬文波口中的“副業”,如今已為他帶來每年上百萬元的純利潤。2014年,夾江中小瓷企進入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企業想要活下來,急需提質增效,但對小瓷磚廠來說,不但缺資金更缺技術。”一批中小瓷企被逼著找出路。

        但另一方面,“船小好掉頭”是小規模企業所具備的優勢。“就在此時,部分中小瓷企開始從主業退出,轉型為生產服務型企業,為大型陶瓷企業作生產配套工作。”馬文波介紹,貝殼腰線廠鎖定裝飾建筑瓷磚所需的腰線加工業,推出不同材質、樣式的腰線,進行批量生產。

        細分市場贏得了生存空間,包括貝殼腰線廠在內的生產配套企業,成為如今夾江陶瓷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追求個性化品牌是夾江瓷企搏擊市場的另一條路徑。

        近幾年,意大利博洛尼亞的陶瓷展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歐美地區瓷磚市場的自然復古風潮日益繁盛,中國的瓷磚消費市場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未來仿古瓷磚將更加流行。

        專注生產仿古瓷磚十余年的明星陶瓷公司脫穎而出。“在行業洗牌期,對準備充分的企業來說,是機遇,反之則會很被動。”該公司董事長胡洪容說,市場愈難,品牌化企業抗風險能力愈加凸顯。

        明星陶瓷公司手握38項專利技術,其個性化的產品、精準定位的細分市場在競爭中顯現出生命力,公司產值實現穩中有升。

        C

        立足長遠 陶企嘗試集群發展

        10月13日,記者在夾江廣樂陶瓷公司的展廳看到,上萬平方米的展廳被分為8個總部品牌展廳,涵蓋歐式、現代、田園等多種風格,形成陶瓷展廳建筑群。

        林華介紹,這是去年以來,該公司投入數千萬元,邀請專業設計團隊打造而成。

        今年以來,夾江涌現出大批品牌展廳。銷路不暢之下,企業為何把大量資金投入修建展廳?

        林華解釋,一方面這是代表企業品牌和形象的“活廣告”,同時也能幫助企業去庫存,新建展廳均配備大型倉庫,通過客戶親身體驗帶動銷售。

        盛世東方陶瓷公司還計劃打造陶瓷博物館。陸文杰說,在歐洲,瓷磚與建筑的發展歷史密切相關,其使用功能和文化藝術價值兼而有之。借鑒歐洲的思路,打造博物館,可重樹夾江陶瓷的品牌形象。

        在陶瓷生產中融入文化藝術元素,夾江陶瓷企業已有嘗試。明星陶瓷的專利產品之一原生態陶瓷,就是以大自然中的元素為原型作藝術加工,以浮雕的形式再現在瓷磚上,增添了審美情趣。

        練內功,打通路。去年7月,夾江縣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全國第二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開始集群化發展,抱團突圍。夾江規劃建設了6.5平方公里的高端陶瓷產業園區,目前已吸引了多個優質項目入駐。

        步入“十三五”發展階段,夾江提出嶄新發展目標:非建筑陶瓷要占比三成以上,潔具、藝術、特種陶瓷的年產值將達到150億元以上,中高端陶瓷占比將達到80%以上。

        行業轉型發展 應破“理念之困”

        什么能賺錢,大家就都一窩蜂干什么,這種事在許多行業屢見不鮮。

        導致的后果是,同質化競爭最終淪為惡性競爭。當某一家企業的某款產品市場接受度高、銷路好的時候,其余廠家都會跟風生產,分流原有客戶資源,市場競爭加劇。企業以擴張生產線,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通過價格優勢擠壓同行來謀取市場空間,雖獲得短暫喘息時機,但一輪輪價格戰后,市場盈利空間已被蠶食殆盡,雖擠走同行,但也擊垮自己。

        針對這種局面,猶太人的經商理念值得借鑒:什么賺錢就會在旁邊建設配套,重復利用前人建立起的客戶資源,而不是分流原有的客戶資源。例如,有人開加油站盈利了,旁人不是接著再開一家,而是在加油站旁開一家便利店或洗車店,對已建立的客源再利用,實現多方共贏。

        在夾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中,部分中小瓷企的轉型之路值得借鑒。在行業的洗牌期,面臨淘汰的中小瓷企轉型為大型陶瓷企業作生產配套工作,如制作瓷磚雕花、腰線等,進入生產服務領域。這一轉,不但為企業自身騰出生存空間,而且完善了行業生產鏈的配置。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