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一場時代的狂歡。毫無疑問,當下的互聯網正是解放這個時代生產力的新工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的提出,互聯網成了加上速度的風,一時間吹遍了社會各個行業。家居家裝行業也是如此,每一個家裝企業都爭先恐后地涌向互聯網的大潮之中,似乎不在品牌前掛上了互聯網之名就將落伍于時代。
從2014年至今,互聯網家裝成為行業和資本追逐的風口,在為用戶帶來信息透明、使用便捷的同時,也歷經了拼低價、搶份額的資本亂戰,并呈現出線下服務落地難的痛點,不少平臺走到了僅靠噱頭和資本支撐的尷尬境地。
風潮涌動之下,整個行業需要冷靜,認真回歸家裝本質。值此,網易家居特邀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裝飾、海爾智能家電舉辦“去偽存真 探尋家裝互聯網化之路”論壇,剖析家裝行業規律,思考互聯網家裝未來。東易日盛A6副總經理張越冬、營銷中心總監唐小新、東易日盛網家科技總經理邵中國,以及海爾智能冰箱中國區總經理孫其佳,四位來自行業一線的排頭兵發聲,讓我們來聽聽關于家裝互聯網化他們都說了什么?
互聯網家裝就是網上下單+套餐?行業應回歸“家裝”本質
觀點1:互聯網家裝風潮:門檻低+資本助推
張越冬:在過去兩年里,互聯網家裝風起云涌,備受各行各業關注,跟風者不斷,有傳統家裝企業轉型做互聯網家裝的,也有其他行業跨界開始做互聯網家裝的,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為何會出現這種跟風現象?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這個市場足夠大,市場容量超過四萬億;第二,家裝行業目前準入門檻特別低,標準還需要規范;第三,目前國內市場投資項目緊縮、風險加大,使得有巨大潛力的家裝市場獲得了資本青睞。
觀點2:“互聯網+”不是用戶需求關鍵 “家裝”才是關鍵
張越冬: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要分開。從營銷角度來講,通過互聯網平臺吸引客戶關注,創造流量,最終達成交易,這種方式屬于市場變化的趨勢;而從客戶需求角度來講,企業落腳到提供什么樣的家裝產品、服務,以及能否解決當下的痛點,這是關鍵。
因此,互聯網只是手段,有效利用好,能夠提高客戶服務效率,使信息更互通、透明,從而更便于客戶選擇所需要的品牌和服務,也是互聯網改造行業的精髓所在,但如果沒有真功夫,只憑借“互聯網+”名頭吸引用戶,就本末倒置了。
無論是互聯網家裝,還是傳統家裝,本質上還是服務客戶,因此都應該站在客戶角度。從目前的客戶認知來看,選擇家裝服務更多的還是選擇放心,因此通過專業的服務,能夠讓客戶放心才是我們家裝的本質。
觀點3:家裝行業無法簡單復制 標準化有悖于用戶體驗難落地
張越冬:家裝的復雜在于供應鏈復雜、服務鏈條長、用戶需求個性化、線上沒辦法管理服務,因此不能像“UBER”、快消品等一樣,在線上形成一個標準化的套路快速復制。
而且家裝本身從客戶投入來講,很難標準化,消費者在裝修時并非選擇了精裝,而是一個完整的家,在選擇和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有個性化的需求。
家裝企業需要行業的積累,以及深入研究每個環節,簡單的將家裝包裝成“X99/平米套餐”,“XX天完工”,忽略了用戶的體驗,或是僅增加了“網上下單”、或是想出一句“讓裝修像網購一樣簡單”的口號或噱頭就宣稱改變家裝,更無益于行業發展。
家裝+互聯網是主動擁抱未來 企業無需背負“忍痛轉型”枷鎖
觀點1:家居家裝行業要主動擁抱互聯網
張越冬:我認為家裝行業不存在轉型的概念,只是在時代的大環境下順勢而為。拿東易日盛來說,線上早已成為企業的重要戰略,早在2008年便成立了網銷部,是國內最早涉足線上的家裝企業。過去更多是通過線上獲取客源,或者通過線上與客戶進行一些交流與信息的互通,但是通過這幾年互聯網電商的發展,我們從2012年開始涉足線上體驗和互動的模式,同時也在不斷升級和加強渠道之間的合作。
目前,東易日盛內部叫+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在滿足客戶的基礎上,圍繞現在家裝的本質,一方面打造互聯網平臺,另一方面通過線上平臺滿足客戶的體驗,滿足與客戶的溝通、交流,滿足客戶在線上的直接銷售行為,最終實現我們與客戶之間的連通,這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觀點2:東易官網四大升級 提高用戶體驗滿意度
邵中國:其實東易日盛作為行業的裝修領導者,接觸互聯網是非常早的,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技術是在不斷更新、迭代和發展的,由于考慮到原網址技術老、產品不是很新,用戶體驗也不是特別好,因此我們在近期還進行了官網平臺的升級。
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技術平臺的升級,升級完成后可以傳輸數據,網址瀏覽速度加快;第二部分是設計方面的升級,我們做了互聯網的黑白紅的顏色配比,更加凸顯東易日盛品牌領導地位;第三是內容方面的升級,東易日盛近20年的家裝經驗,積攢了20多萬套裝修案例可供參考,其實這些案例對用戶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們梳理了一下這種結構,對網站的優化也是很好的展現;第四是用戶體驗方面的升級,我們很多方面的調研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的,比如展示案例,工期節點,界面改善等,用戶轉化率提高了很多。
觀點3: 擁抱互聯網 從用戶需求和專業度出發
孫其佳:海爾目前有三個方面在進行互聯網升級:第一,企業的平臺化,現在傳統企業的管理方式、商業模式如果不轉變的話,很難發展。第二,員工的創造性挖掘。第三,用戶的個性化服務,從用戶需求誕生產品。
白色家電的互聯網升級,才是真正的互聯網的分水嶺。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傳統制造企業要做互聯網企業,升級很重要的,就是既要從用戶角度出發,把硬件做好,還要去擁抱互聯網,根據用戶的體驗做互聯網化的升級、產品的升級。而不是說硬件還沒有做好,或者對整個行業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就去涉足這個行業,這對用戶是不負責任的。
真正的家裝互聯網化任重道遠 尊重家裝規律遠比跟風重要
觀點1:做好互聯網家裝:既要能上得廳堂 也要能下得廚房
唐小新:在互聯網家裝火爆的背景下,更需要我們以廣闊的心態和開放的視野來應對。目前的互聯網家裝在營銷層面做得不錯,無論是文化創意、視覺表現,還是品牌講述,這是值得我們傳統家裝企業學習的。
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互聯網家裝,在我看來,互聯網家裝的本質、落腳點還是在家裝,即用互聯網的思維、互聯網的方式、互聯網的技術來更好地做家裝。尤其在線下家裝的落地層面上,最主要的應該是設計、施工和配套產品的安裝。例如施工環節,從整個項目的管理、工程節點的把控、隱蔽工程的施工、檢查等,都是線下非常重要的部分。
另外,回歸到客戶對于家裝最核心需求點是什么,就是服務,所有線上的引流、集客,都要在線下進行轉化,而線下全體系的服務也是家裝落地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環節中,需要一個非常成熟的服務體系去支撐,也就是說要真正做好互聯網家裝,既要能上得廳堂,也要能下得廚房。
觀點2:擁抱互聯網關鍵:企業要真誠面對消費者
孫其佳: “去偽存真”這句話,我覺得還有很關鍵一點---要真誠的對待消費者。滿足用戶的體驗,離不開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對消費者而言,家裝之后就要購買家電產品,所以說家裝和家電是天然的搭檔,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這個領域。
另外,家裝和家電對消費者而言,還是一個低頻的購買過程,家裝、家電選擇完之后,后期對消費者的服務就基本宣告結束。因此,我們也在探索家裝、家電O2O服務,比如冰箱、櫥柜、空調的清洗等,能給消費者帶來直接體驗的服務。在互聯網+的時代趨勢下,可以更好的結合大數據這樣的先進手段,更精準地了解用戶需求點在哪里,針對性去調整。
觀點3:家裝行業未來需要更多的強強聯合 資源互補
張越冬:一個企業或平臺的力量有限,整個家居行業內,家裝貫穿用戶生活的很多方面,因此打通整個產業鏈,對于做強做大有較大的幫助,目前很多家裝企業也是在這樣做的。例如東易日盛與海爾合作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我們是抱著滿足客戶需求的角度,因為家裝不僅是裝修,也包括產品的配套、軟裝。現在客戶需要的是整體家裝,需要的是拎包入住,需要的是便利,因此我們要在這個過程當中,把所有產品進行整合,提供最高性價比的產品給客戶。
從消費者對家電購買的角度來講,大家電是現在家裝中最直接的需求,因為小家電可以在裝修過程之后消費者自己選擇。海爾在家電領域做到了世界首屈一指,也是最懂消費者的,他們知道消費者要什么,這就是強強聯合。通過智能冰箱的切合點切入,雙方聯合起來共同為消費者打造舒適家的概念。
觀點4:互聯網+時代 未來行業競爭力在于資源整合
張越冬:未來應該是平臺電商的趨勢,但是平臺之內包含垂直,因為垂直實際上只是銷售的一個過程、一個閉環,平臺其實更多是講資源的整合,消費者進入這個平臺之后,能夠獲取他需要的信息和資源,這是平臺未來真正能夠起到的作用,過去我們在線下整合,現在在擁抱互聯網的前提之下,我們通過線上整合。
現在有很多家裝公司整合非常多的品牌和產品,反而導致客戶沒辦法做選擇。其實整合資源也完全應該來源于市場、來源于客戶需求。
所以未來從平臺角度,根據我們的定位和客戶的需求,化繁為簡,更精準地滿足這部分客戶的需求就可以了,而不是整合得越多越好。從產業鏈的角度,一方面整合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最大化的形成信息的透明與互通,能夠讓消費者放心地去選擇產品和服務。這是我們現在致力于在做的,也是我們對未來趨勢的理解。
觀點5:真正的互聯網家裝還未誕生 行業需少一些炒作和盲從
張越冬:基于家裝行業的復雜性,目前為止,家裝行業還未形成成熟的互聯網家裝模式,還在摸索階段,可以說未來的路還很長,目前也有一些平臺得到了用戶和資本的認可,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目前四萬億的家裝市場,產值非常分散,還未產生航空母艦級企業,也說明了這一點。
互聯網家裝,現在更多被包裝成營銷平臺,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冷靜、低調,立足于專業,服務好客戶,在追隨互聯網的同時,還要審時度勢,觀察行業變化,切忌盲目跟風,最終還將坑害用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