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消費者購買商品要經過工廠→商家→消費者三種過程,而“工廠店”采用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的直銷模式,省去了繁雜冗多的中間環節,使消費者購買更加的便利,價格也更為便宜,這極具優勢的“工廠店”模式,讓不少家具品牌企業開始涉足,打造更為直觀的全線產品展示廳,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和經銷商對企業的信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開設“工廠店”,“工廠店”的銷售模式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出現的呢?
原因:多重因素影響家具品牌開設“工廠店”
近年來,家具品牌商在布置展廳時,越來越重視體驗感,他們力求將店面布置出家的氛圍。因為不能簡單的羅列擺放,所以像榮麟家居、曲美家具、非同家具等絕大部分知名家具品牌,幾乎都面臨著賣場內一家店面難以容納全線或多個產品系列的現象。
據了解,像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知名家居賣場給到一家一線家具品牌的店面面積大概在2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左右,這種規格的店面,一般只能容納2至3個產品系列,想要將此品牌旗下的各個系列產品全部展示出來,幾乎不太可能。“為了更好地利用本就有限的展廳空間,企業在布店的時候,會根據賣場之間在定位上的差異,以及周邊居民的消費水準,來安排哪個系列的產品入駐哪家門店。”百強家具總裁陳曉太表示,消費者在賣場里看到的,只是企業某個或者某幾個系列的產品,并非全貌。
讓客戶看到品牌旗下全線產品,是陳曉太打造“工廠店”的初衷。百強家具在順義擁有占地約18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陳曉太特意在這里開辟出近4000平方米的雙層空間,作為品牌的旗艦展廳,該品牌旗下七大系列產品在這里均能看到。
矛盾:“工廠店”利弊共存
事實上,比起獨立的家居賣場店,工廠店擁有更大的空間展示家居企業自主設計、研發和生產的自有家具產品。從獨立的國際店到今天的工廠店,家居品牌商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思維轉變?這是否預示著未來的他們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回自有產品呢?對此陳曉太的說法是,不論是店中店、獨立店、還是工廠店,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存在彼此替代的問題,自然更稱不上什么轉移。但是外界猜測,伴隨市場寒冬的來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愈發凸顯,當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這也預示著曾經體積龐大、需要付出高昂資金成本的獨立店越來越難做。在他們看來,企業開設工廠店更像是一種“被動選擇”。
其實說起來,如今不止百強,不僅是家具領域,像圣象地板等很多一線家居品牌都在他們的工廠設有產品展示專區。盡管對于“工廠店”這一叫法,他們各自看法不同,但是從店面功能上來講,它們都承載著接受全國代理商參觀、合作客戶參觀、顧客參觀和媒體參觀等功能,而且有些企業還會將工廠店作為店面銷售人員的培訓基地,綜合利用率很高。
按品牌商們自己的話說,現在市場變化快,產品更新迭代非常迅速,有些產品不適應市場了,就必須馬上做出調整。每一波新產品上線,都意味著他們要開始接待新一批的代理商,所以工廠店一直人氣很旺。當然,工廠店剛走入人們視野時,顧客并不十分接受。但業內人士認為,消費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慢慢引導的過程,大概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消費者會慢慢接受工廠店。
工廠店縱有千般好,但有一點始終無法逃避——遠。因為位置偏遠,不論是代理商還是消費者,都需耗費大量時間前往。企業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在工廠設店,而不是在賣場開大店呢?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各家居賣場店面租金價格相差懸殊,而同一賣場中不同鋪位的價格也不盡相同。“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家居賣場,其平均租金大約在每年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想要開一家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鋪,單租金成本每年就要花費至少60萬元。”這位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工廠店來說,因為是企業的自有工廠,所以不存在租金問題。他們的運營成本主要由人員費用、水電費用和店面的折舊費用組成,而這些費用的支出總和,要遠遠低于店面的租金費用。
難題:開設“工廠店”并非易事
不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做不了工廠店。有業內人士說,工廠店模式,看似好復制,其實又不好復制,關鍵看企業舍不舍得投錢。沒有億元量級的資金積累,“工廠店”就是空談。“想要將工廠店做起來,暫且不提產品技術問題,沒有幾個億的資金是很難實現的。”業內資深人士說。
“開工廠店,其前提是企業敢把工廠開放給人家看。如果工廠里氣味刺鼻,相信消費者也很難放心購買。”在陳曉太看來,開設工廠店的前提是,擁有一個設備先進、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工廠,“隨著北京環保標準趨嚴,產品的環保成本開始變得越來越高,光全套的水性漆設備就投入了3000多萬元。5萬平方米的實木家具廠房,外加5萬平方米的板式家具+軟體家具綜合廠房,不算人工成本,單單一個廠房就投資了1億元。”
對于獨立店和工廠店之間的平衡與取舍,陳曉太表示未來如果遇到合適的機會,不排除在市內開設獨立店的可能。他表示,不論是工廠店還是獨立店,它們在短期內都很難取代傳統銷售渠道,對于企業來說,這些不同類型的店面只是扮演著一種新型營銷方式的角色,一切都是為了增加銷量。
前景:“工廠店”或成未來發展趨勢
有消息稱,已經將工廠統一搬遷至河北大廠的天壇家具,未來可能有開設工廠店的打算。據悉,他們已經在河北大廠預留了至少2500平方米的空間,用于產品展示。另外,由可愛多家具董事長黃赤淳牽頭的環渤海家具產業園,也有建設集群工廠店的計劃。
“工廠店的興起與其說是一種潮流,不如說是被市場寒冬逼出來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對于消費者來說,工廠店就意味著低價甚至底價,認為這是廠商主動讓利的行為,“但事實上,這是企業不得已之舉。其目的與去庫存、搶市場不無關系。”業內資深人士同時指出,對企業來說,工廠店在某種意義上算是一把“雙刃劍”。
“工廠店”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西方國家,因采用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的銷售模式,因此省去了分級批發商、分級代理等不少中間繁冗環節,使消費者購物更加便利,也無需為中間環節買單。而“工廠店”模式能夠更直觀的向經銷商和消費者展示家具企業的全系列產品,提高了企業工廠的綜合利用率。雖說未來“工廠店”或將成為家居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但開設“工廠店”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因此,對于家具企業而言,開設“工廠店”還需從實際情況出發,量力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