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眾多網友都不約而同地轉發了一條題為“節能燈致癌?”的微博,該微博援引俄羅斯《晨報》的報道稱,美國科學家經過長期調查研究得到初步結論:節能燈可能對人身健康構成危險,甚至引發癌癥。目前這一試驗結果已公布在《科學生活》雜志上。近年來,憑借著比普通燈泡更加省電的優勢,節能燈已廣泛進入普通家庭。難道,它真的是潛伏在人們身邊的致癌元兇之一?
“節能燈實際上就是一種緊湊型、自帶鎮流器的日光燈。通電后,燈管內的汞原子釋放出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打到燈體內壁上的熒光粉涂層上,然后再轉變成可見光。”暨南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張杰向記者解釋道。
這種利用紫外線進行發光的方式,可將更多電能轉化為光能,從而達到省電的目的。不過,也正是這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紫外線,讓節能燈被扣上了“輻射燈”的帽子。
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證明節能燈泡比普通燈泡的紫外線輻射更強。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之一的MarciaSimon表示,節能燈發出的紫外線會損害人體皮膚細胞,導致一種最致命的皮膚癌黑色素瘤,還會讓人過早衰老。
北美照明工程協會會長DavidSliney表示:“根據現有的科學知識,節能燈所發出的紫外線含量很低,在人們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會致癌或是不會造成危害,這兩種結論都過于絕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鄧列華教授對記者表示,節能燈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到底有沒有、有多大,這取決于紫外線輻射強度有多大,如果超出了人體可承受的范圍,則會造成損害。
國家環保總局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趙玉峰教授指出,對市民來說,應對節能燈輻射的舉措有多種,最直接的辦法是選購低輻射的節能燈,第二種辦法按照“電場強度不應超過200伏/米,磁場強度應低于10微特斯拉”的標準進行選購。
“光波輻射在傳遞時會隨著距離不斷減弱,遠離節能燈,可進一步減少受到傷害的幾率。”鄧列華教授提醒道,要讓節能燈與人體保持一定距離,一般來說,只要與節能燈保持1米距離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