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傳統制造業面臨巨大壓力。外部環境的改變,促使較為保守的地板企業也開始籌劃改變。在過去三十年里,資本投入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源,中國企業重資產運作有兩種形式:一是簡單的擴大再生產,體現為企業的橫向擴張;二是走縱向集成的路,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然而,重資產驅動下的擴張獲得了市場,卻失去了利潤;做大了規模,卻喪失了競爭力。而這同樣是地板企業亟需反思的問題。
產業鏈太長容易走向“不歸路”
地板作為一個傳統行業,諸多因素將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嚴峻的考驗,例如成本和費用持續上升,結構性產能過剩,產品設計創新缺乏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社會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分工協作已經逐步成為發展趨勢,縱向集成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即通過重資產的并購已經不能解決供應鏈管理不足的問題。“如果企業的軟實力跟不上,不能給客戶真正的價值,也無法給公司帶來好處,最終會讓企業不堪自重而垮掉。”
地板產業在轉型升級時要將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資產結構進行分工,把輕、重資產逐步拆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注深挖潛在需求,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在低速增長時期,地板企業必須合理控制好資本債務結構,一方面為過冬儲備資金,另一方面在行業的洗牌期充分蓄力。
規模生產要與柔性生產“并行”
近些年,全國主要城市精裝房比例逐年提升,北京、上海精裝房分別占到45%和55%,廣州、深圳則超過了70%。一線城市“80后”和“90后”個性家裝的比例在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這些消費群體以高端的消費群體為主。個性化產品對生產組織來說難度會不斷增大,地板企業通過柔性制造模式,依靠計算機智能生產和現代化柔性生產設備,多規格、多樣式產品集中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實現從產品決策、產品設計、生產到銷售的過程自動化。
那么,“規;a”和“柔性化生產”如何在傳統地板企業中做到并行發展?目前地板企業面臨的現狀是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做生產上調整。“如果企業的目標客戶是一般消費群體,那么你就要采用規;、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但如果你的目標客戶是高端消費群體,那么你就要做個性化的定制產品,”業內人士說道,“相比前者,后者的生產難度明顯更大,但柔性化生產的產品附加值明顯更高。”
目前,地板行業70%左右的產品在國內銷售,根據國內的消費水平,要在短時間內以柔性生產為方向實現改變不容易。而在國外市場上,地板企業仍然“靠產量”來占據市場,對比發達國家市場上的產品,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相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