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拋廠,改革中的“僵尸企業”
2014年,佛山私拋廠金多利倒閉,老板潘文建跑路,業內掀起了一陣老板跑路潮,私拋廠的生存困境日益顯現。
在南莊華夏陶瓷博覽城邊,是私拋廠品牌的云集之地。就像中正企業有六個牌子,安基則有12個牌子!雜牌多,沒有專業的生產線業沒有品牌建設,只靠低價格、多銷量的經營方式在現在陶瓷市場近乎飽和而競爭激烈的局面下,私拋廠的缺陷漸漸明顯:市場價格的透明、銷售渠道的低檔次入不了顧客的眼,市場遇冷則庫存積壓,資金短缺處處受阻.....低端產業的企業、高污染高能耗企業、“低小散”企業,由于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轉型升級難,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下,無法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不能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服務以及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持續經營困難導致成為“僵尸企業”。
品牌文化的概念誤區
目前很多私拋廠為了謀求轉型在自身生產、銷售和管理方面都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唯獨在品牌建設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以說眾多陶瓷雜牌的競爭當中產品質量的差距都不大,然而有響亮的品牌文化的卻寥寥無幾。
如果僅僅把企業的品牌文化想當然是產品的名字或者代言人的知名度,是遠遠不夠的。通俗地來說,品牌文化的載體是產品,企業要打造的品牌文化既在產品本身又不在產品自身上。品牌文化代表的企業給消費者心中樹立的一種價值觀,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鏈接。
打比方說,在異國的華人都喜歡聚集在唐人街,因為其中的文化內涵給予他們認同感和歸屬感,在異國的美國人都喜歡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因為它們是美國快餐飲食文化的顯著標志。
當消費者成為你的顧客,他們感受到的是穩重還是年輕?是高雅還是清雅?是內斂還是狂野?這些都是品牌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內涵的作用,意識到這一點,企業才能找到建設品牌文化的正確方式。
品牌文化的目標和構成要素
建設品牌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其過程可以如下描述:消費者提到某個籠統的概念就會想到你的品牌,消費者心中你的品牌定位你符合他們的物質和心理需求,最后消費者信賴你的品牌并以成為顧客而感到自豪。
品牌文化的構成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產品自身承載品牌的文化內涵,符合品牌定位;第二,品牌文化與時尚文化、民族或地域文化相關聯,具有高辨識度;第三,品牌設計在產品包裝、廣告設計、標志設計等方面達成統一;第四,品牌信譽的提高給予消費者愉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