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芒果獎」頒獎盛典
坐標:中國•長沙凱賓斯基酒店
演講者:「芒果獎」評委賴亞楠女士
賴亞楠:首先恭喜十間坊的四位設計師,無論如何你們還是堅持下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也是一個欣喜的結果。我指導的設計師與總決賽擦肩而過了,非常遺憾。
《設計之問》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都說四十不惑,我突然發現還有很多問題,而且很多是在問自己的。
一、為什么選擇設計這個專業
二、你喜歡設計嗎
三、你心目中的好設計是什么
前面三個問題是我今年開學之初,學校給我的任務——新生研討課。其中是否喜歡設計這個問題,遲疑的占60%,不知道是否喜歡的占20%,完全不喜歡的占20%。而第三個問題,他們都有一致的回答:iPhone手機。在這個新生研討課中,讓我內心非常糾結。
我最近在看一些書,設計之外的功夫。現在人類面臨三大問題,依次是:先要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最后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物”是什么?物品是我們用來衡量自己生命流轉的方式, 是我們用來定義自己是誰、又不是誰的方法。 擔負這些角色的有時是一件外套、一雙鞋子、 一件珠寶或者一件家具。
設計已成了一種語言,用來塑造這些物品,裁制他們所傳達的信息。
“物”是衡量自己流轉的方式,定義自己是誰的方法。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設計師從業的衣食父母。在我上學的時候,在學校大門口,掛了四個標志,代表著“衣、食、住、行”。在未來幾年中,我們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進行活動,這是設計中很重要的內容。
作為設計師,或多或少充當了這樣的角色——利用你們的職業、專業扮演有技巧、會講故事的人,而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利用設計傳達信息,并解決形式與功能間的各種問題。 所以設計在我們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看看的這些圖片,相信在座的設計師對這些場景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角角落落,相應的,我們的生活也被設計著。
為了讓普羅大眾過上更有滋有味的生活,這就是我們設計的目的。那什么是好的設計?在5月份廈門「芒果獎」活動的時候到鼓浪嶼,這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地方。若干年后,內心是渴望能與它產生情節的。
評委賴亞楠女士拍攝于廈門鼓浪嶼
這是我當時在游船上拍的照片,可以看見中間樹立的大廈顯得十分突兀,這樣的設計是好的設計嗎?設計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必須要用口號性的方式跟大家說明一下:
設計的終極目的——創造人類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
什么是“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呢?老祖宗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留有余地,適合而止。我認識很多設計師,他們以自己所涉及的豪宅的體量而自豪,但是地球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們可以做到節制一點,未來是不是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呢?
奢華的真正尺度是什么?直至今天,無設計堆砌的形式依然存在,甚至在我們這次參賽作品中,形式面貌作品仍然占據很大比重。這不是設計,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在一個空間里充斥著各種物件,以某種方式去呈現所謂的效果,這不是基本的設計初衷。當下,我們看到很多設計師正經歷著設計誤區,走進了為設計而設計的死胡同。就像詩人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我可以想象,我騎在馬上奔跑田野,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情感上的提升。
設計能否提升我們的生活?該如何去做?我們現在坐在凱賓斯基宴會廳,但是還有一些人仍然在過著一些不愿意過的生活,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有些問題是不能通過設計去夸大的,這不是解決的方法。
在這次的評審作品過程中,我看到一些案例,并仔細看了提交者的背景,他們都80后的設計師。我時常在想,在設計教育中,是否欠缺了太多的東西。作為教育者,賦予學生的觀念、方向是什么?主流媒體、行業的大腕設計師們又能給他們指引怎樣的方向?
我們設計的使命是什么?設計技巧會給別人帶來激發和機會嗎?作為一名普通的設計從業者,很多設計師跟我說:“賴老師,你提及的這些問題我們解決不了”。我想說的是,當你站在這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你的設計路并不會走得遠了,也不可能拿到很客觀的設計費。
這些年我一直在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前覺得非常熟悉,而現在覺得好遙遠,它原本是我們日生活中的點滴,有著文化感、地域感的氣息。在我們老祖宗之前就已經有非常棒的設計,其中一雙筷子就能搞定滿漢全席,西方的刀叉可以嗎?
歷史文化都是很好的靈感來源,當我們不斷往外看的時候,也要內觀,我們自己也有很好的東西,這些東西才會給予我們更好的啟發,才是我們真正的基因,也是我們的營養所在,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什么是“富有”?對于這個詞我們應該重新解讀,喝茶、曬太陽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肯定也有其他的。
這些年做空間設計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資源嚴重不足,找不到好的東西放在空間當中,之后我就開始研發產品,大量的公共藝術品。當然,并不是我想走這條路,這條路讓我背了很沉重的包袱,走起來如此艱難,20年的堅持真的很沉重。在DOMO nature中,我一直堅持所謂的理念,也是根據我的成長、閱歷等逐步進行調整。比如適度的設計,是我內心的本質追求。在這個過程中,原來人需要并不是那么多,我們是可以通過控制金錢達到一定的效果,人文元素是不能丟棄的有利翅膀。
我的生活方式就像經常跟學生說的一樣,作為一個設計師,吃喝玩樂都要喜歡。經常旅行,會用這種方式作為生活的記錄。我和我先生的交流方式,互送禮物也是如此,并不物質,是一種即興的、情感的表達方式。參觀博物館也是我們喜歡做的事,吃喝玩樂我是屬于窮游、窮逛。偶爾也會翻翻舊雜志,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營養。日常生活中,我也會經常關注有意思的美的東西,例如:花花草草、貓貓狗狗,還會收藏小物件。
我的學生做過一個調研,中國消耗的資源是其他國家的數倍,我們的GDP用這些作為代價的,未來我們仍然要以這種方式繼續生產、消耗嗎?我們的設計還要這樣走下去嗎?未來的市場我們要做有道德意識的智慧型產品。我相信改變的力量,從今天開始,從在座的每一位設計師開始,因為,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未來。
作為一位設計師,我們做的是對當下的思考、昨天的懷念以及未來的憧憬,我們應該用真實的心情工作,如果一個民族不能仰望天空,是沒有希望的。
最后我想說: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謝謝!
<大會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