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古村落現狀:瓷器殘片散落土堆 老宅被新樓圍擋

      / by 華夏經緯網 瀏覽次數:

        年內,由武漢市城建檔案館制作的記錄我市51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搶救性聲像紀錄片《武漢魅力村鎮》即將面世。昨日,記者從已完成的紀錄片上看到,51個古村落大部分面臨消亡,很難見到完整的建筑風貌。

        據了解,51個古村落僅有1個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其余多為省級、市級,分布在黃陂、江夏、新洲、蔡甸、東西湖等5個區。在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江夏區烏龍泉街青山村,一處不起眼的小山坡上,可從土堆中裸露的一片片瓷器殘片中,證明這里是江夏區湖泗古窯群遺址。五代至北宋時期,這里是媲美景德鎮的青白瓷產地,可見“村村陶埏,處處窯火”勝景。據悉,青山村至今還保存著13處窯址,但多是土山和瓷片,曾經發掘出來的瓷器被收入博物館,附近同為窯址的幾個村落已相繼消失。

        同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黃陂區王家河街羅家崗灣已有6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這里曾富甲一方,有20多個著名商號,如今卻被周邊的新樓包圍遮擋,很難尋其蹤跡。在為數不多的明清時期老宅石壁上,依然清晰可見拓印和刻畫的“道光”、“皇清丁酉年”等造屋時的年代印記。老宅內的雕花和徽派建筑也能勾起曾經的記憶。羅氏家族后代介紹,目前灣子里最大一處清朝道光年間興建的院落,保存最好的宅子僅剩1間。

        新洲、蔡甸等新城區也有一些古鎮、古村,早已無人居住,成為“空心村”,在衰敗中等待消亡。

        市城建檔案館有關人士介紹,在對51處古村落踏勘時發現,從商周時期到秦漢直至明清,每個歷史時段都在城市留有印記,可惜多數只剩廢墟瓦礫。

        省文化廳古建筑保護中心有關人士介紹,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相比,省級、市級的生存環境很惡劣,基礎材料缺乏,甚至連測繪圖都沒有。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程世丹提議發起搶救行動,對武漢乃至全省的古村落展開調查并建檔,每年發布古村落生存報告。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湖北省歷史建筑研究會理事長肖偉透露,目前該院正在開展《武漢傳統村落的傳承與創新》課題研究,在調查基礎上選取有價值的村落,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修繕和產業規劃,讓一些“空心村”煥發生機。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