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侯,大部分的我們都生活在小村莊里。父母會跟我們說,你們要專心上學,長大后一定要去城市里生活,不要再走我們這輩的路哦。
漸漸的我們長大了。也如父母所愿的那樣,在大城市里上學,在那里生活。
但此時我們才發現在城市里,我們什么也不是,每天就是為了三餐跟一塊遮頂之瓦而奔波勞碌著,在這里沒一樣東西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于是漸漸的。我們又渴望回到那生我育我的,我們最熟悉的地方。這里,空氣是新鮮的,沒有擁堵的交通,不用再過著口里還含著塊面包,腳就在追趕公交車的日子。向往回去那熟悉的土地上,種種菜,養養鴨,同樣是為了三餐,同樣有屬于自己的屋檐。
好矛盾哦,人就是那樣的么。這就是我們的追求么,這就是我們所想要的日子么。
到最后,我想,我們可能又會像我們的父母那樣對我們的孩子說著他們對我們當初說的同樣的話。這就是萬物之循環么? 人都好善忘,也都好容易丟失。
當我們去到另外一個階段、另外一個空間。我們就往往把曾經的人、曾經的事給丟棄了,因此我們常常會發現我們今天的自己怎么朋友越來越少,我們那曾經的經歷好象都沒有了印象,又回到了原點。究竟是我們把他們遺忘了還是他們把我們給以往了呢?
May be both of us!記得以前上公共關系課的時候,我們的老師讓我們數一下,現在我們的身邊是否還有20個真正的朋友。如果你擁有,那就恭喜你,你已經認識了全世界的人了。于是,我在數,數啊數。10個指頭都用不完。才發現原來自己在這里是如此的孤獨。
那些曾經的“朋友們”都已漸行漸遠了。過去已經遺失的,我們已經找不回來了,我們有的只有今天和明天,那么就從今天起維護好現有的。
好么? 曾經見過一段有趣的文字,“當你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旁邊的人都在笑;當你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旁邊的人卻在哭。”我認為這概括我們的人生最精簡的文字了。
但我們幾十年的人生真能就如這草草幾字就能概括得到了么,我們看故事為何就只看開頭跟結尾呢,最精彩應該是在中間的過程啊。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我們中間的那一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