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建材市場這塊蛋糕在增大,但是切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因此出現殘酷競爭在所難免。
建材超市的一站式服務、良好的售后服務和齊全的商品,對顧客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有人說,建材業是房地產市場的一面鏡子,其發展與地產的走勢可謂“唇齒相依”。樓市景氣時,建材市場跟著興旺;樓市低迷時,建材市場跟著縮水。縱觀10余年來東莞建材市場的發展軌跡,莫不是遵循這個大的規律。
另外,市場定位、管理水平、營銷策略、投資眼光等諸多因素也影響著建材行業的生存與發展。
起步階段多是夫妻檔
據東莞市建材裝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桂清介紹,東莞建材市場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最初以莞城羅沙、花園新村一帶和萬江高埗路口一帶自發形成的街邊散鋪居多,日后逐漸成為市民采購建材的主要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從彼時開始,商品房也開始在東莞興起,作為東莞最早真正面向市民的大規模生活居住區,花園新村的出現更是預示著東莞房地產開發的第一波浪潮開始涌動,加上不少東莞本地人素有自建房的習慣,使得建材行業富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不過,這個時候建材市場處于初級階段,充斥整個行業的多是夫妻檔或父子檔。
正是因為看中東莞建材市場的發展前景,湖北人占春平毅然放棄在山東的生意,來到充滿經濟活力的東莞。2000年,占春平在花園新村附近的紅荔路旁開了一家櫥柜店。他回憶說:“當時這條路兩旁大概有10來家建材店鋪,中間就是一條水泥路,沒有人行道,也沒有綠化帶,路面還坑坑洼洼的。”占春平還告訴記者,由于當時建材行業處于賣方市場,店員基本是等客上門,而且很少和客戶討價還價,“一個月的營業額在10萬—20萬元之間。”由于建材生意好做,后來紅荔路兩旁的建材店就逐年增多,最高峰時是2005年,光街鋪就有40來家,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建材一條街。
民營資本競相進入
盡管鋪面規模小、形象差,但是受益于東莞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少建材檔主都為日后發展成為大的經銷商或代理商積累了“第一桶金”和豐富的市場經驗。不過,由于路邊店存在價格不穩定、質量檔次懸殊和售后服務不利等問題,有超前意識的投資者開始打造建材賣場,也就是說把原來存活在馬路兩邊的建材店鋪“請到”商場里去。2000年1月,東莞第一家建材賣場羅沙新興裝飾材料城開業,有意思的是,它是羅沙羅三居委會發展投資的商業項目。2003年6月,羅沙新興裝飾材料城經過擴容,增加B、C座后,總面積超過了6萬平方米。如今,它是東莞人氣最旺、生意最好的建材市場,“買建材,到羅沙”成為不少東莞人的共同選擇。
正是看到新興裝飾材料城的成功,特別是在2001年—2003年,東莞掀起第二次城市建設的浪潮,從而推動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迅猛,增速最高時為105.37%.在這種背景下,不少民營資本競相進入建材行業,意圖搶先分食這塊誘人的“蛋糕”。在這3年間,萬江東方裝飾城、五星居裝飾廣場、華美樂建材超市、東莞市家居裝飾材料城、美新家居廣場相繼開業。
值得一提的是,華美樂和家居裝飾城均是選擇在2003年3月27日開業,并且只隔一條馬路,即南城科技大道。而華美樂以國際建材零售大鱷百安居為模仿樣本,首次將建材超市的概念帶進東莞,打造一站式購物的消費平臺。由此,東莞建材市場的經營模式開始呈多元化發展,形成傳統粗放型、超市型和商場型相互競爭的局面。不過,對于東莞在短短的3年間就冒出這么多建材市場的現象,有專家就表示了擔憂,認為有些投資難免盲目或一窩蜂,而且市場格局也不合理,如新興裝飾材料城方圓3里內就有4個建材市場。
建材超市競爭激烈
在狂飆突進的樓市面前,一切質疑的聲音顯得弱小而無力。2005年—2007年,東莞樓市處于快速上升期,房價呈現一路狂奔的態勢。在房價上漲速度最快的2007年,市區許多大盤的房價是“一天一個變化”,樓市的火爆也讓處于下游的建材行業出現一榮俱榮的現象。
據了解,2005年是東莞建材市場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年,國際、國內大型建材超市百安居和家福特爭相進駐東莞,本土建材超市華美樂馬不停蹄忙于“扎兵”鎮區,塘廈美登居裝飾材料城、常平建材城等鎮區的建材市場蓬勃興起,新興裝飾材料城等傳統建材市場也忙于升級改造,整個建材行業可謂硝煙四起,如火如荼。也就是在這一年,建材超市的風頭大有蓋過傳統鋪位市場的趨勢,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超市型業態將是建材市場的主流,它將比傳統鋪位市場更具有生命力。
盡管建材市場這塊蛋糕在增大,但是切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了。于是,出現殘酷的競爭在所難免。未來家園家居博覽中心副總經理程俊優就說:“價格戰被各大建材商家屢屢使用,一塊瓷磚你賣9.8元,他就賣9.7元,我就賣9.5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一些建材商家管理混亂、品牌化欠缺、投資急功近利的弊端開始顯現出來。東莞大誠建材五金市場總經理葉國平也分析認為,東莞傳統建材市場的投資者多是本土民營企業家,前期60%的投資者只覺得建材業是塊肥肉,趁早吃一口,賺一把再說,缺乏遠期規劃,品牌意識不夠強,“有的老板只管按時收租,不管推廣和管理”。
建材市場寒冬已過?
讓不少建材商家更加擔心的是樓市的“變臉”。受“9·27”政策和國家宏觀調控影響,2007年底東莞樓市就顯露出低迷跡象。從去年3月份開始,東莞房價率先下跌,經過幾輪降價,加上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機,讓東莞地產市場和建材市場都面臨消費疲軟的嚴峻挑戰。
據悉,受東莞樓市低迷的影響,2008年家居建材業銷售同比下滑了30%左右,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家裝建材企業在苦苦經營后,還是難逃市場的洪流,造成利潤下滑和虧本,有的只好索性關門或停業。據了解,繼2008年8月家福特建材超市倒閉、華美樂連關虎門店和長安店后,位于華南MALL的百安居建材超市因“戰略調整的需要”也于今年3月正式停止營業。
與此同時,傳統鋪位市場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莞城東興路及東城紅荔路、育華路一帶的傳統建材家居街鋪也出現了大量倒閉或歇業。從去年8月到今年3月,在紅荔路經營櫥柜生意的占春平也感到了建材市場的凜凜寒意。“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做幾十單,而去年底到今年初那幾個月卻只有七八單,連本都保不住”。
不過,讓占春平高興的是,從今年四五月開始,隨著東莞樓市成交量回升,建材市場也迎來了難得的銷售小高峰。占春平說:“5月份我們就接了18個單,現在設計師幾乎天天都要出去幫客戶量尺寸。”至于建材市場何時才能真正回暖,不少商家認為今年9月就會見分曉。東莞市建材裝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桂清也樂觀地表示,從以往的情況來看,裝修的旺季一般出現在下半年,到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和樓市的回暖,加上剛性需求的消費者群仍大量存在,東莞建材市場的春天將會如期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