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以來,家具商場的擴張依舊來勢洶洶,市場高度集中的家居業寡頭時代加速來臨。面對如此擴張態勢,我們有必要再次追問:家具商場是真過剩還是假過剩?抑或是一種結構性過剩?
擴張步伐從未停止,今年照舊
以成都為例。據業內人士觀察,賣場擴張最盛的城市,首推四川成都。這個西南最大的城市,如同它的家具制造業迅速坐穩全國前三的交椅一樣,家具賣場擴張也加緊提速,并且向來都是大手筆,今年一個30萬平方米的紅星美凱龍第三店建成招商,又一個30萬平方米的富森北門店開張,接著更有作為四川省重點建設項目的扛鼎力作呈現,太平園國際家居博覽城這座百萬平米超大體量的家居商業綜合體即將于2014年年內橫空出世。
說成都是賣場擴張動靜最大的城市,還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成都“擴張元年”。據稱這一年里,平地冒出了眾多的大型賣場:紅星美凱龍雙楠店、居然之家琉璃店、富森美家居家具MALL、香江全球家居CBD、元瑞家居商城、圣地亞魔方廣場、百利瑪廚衛中心、九峰國際家居,令人眼花繚亂。
2012年到2013年,成都陸續落成的賣場還有家和家園、大港建材城、華川銀地建材城、 青龍建材裝飾城、愛燈堡,等等。
“今年開張的不說,就說前兩年,成都新建的賣場中,元瑞、歐洲城都蠻大的!”一位前往成都出差的廣東家具人驚呼成都變成了“激動之都”。把成都的老賣場也算進去,比如八益、太平園、圣地亞、青田等等,有媒體報道不無幽默地說,十個指頭數得過來嗎?整個成都仿若一個家具賣場帝國。
放眼全國。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烏海項目預計9月初正式開業;北京城外誠國際館將于6月1日開業;月星集團徐州環球港廣場招環球客商;香河全球家居CBD啟動招商;月星家居在重慶榮昌拉開招商帷幕;紅星美凱龍寶雞商場招商工作三月啟動;東盟家具博覽會落戶重慶,計劃20億美元建產業園;香江集團家居連鎖品牌金海馬落戶江門;廣東樂從以數十億巨資建設酒店家具城、辦公家具城;廣東東莞面向全球的單體面積最大的永不落幕的名家居世博園6月正式開業;簡愛家居加快在二三線城市擴張,等等,等等!不勝枚舉,數不過來。
家居產業城加入賣場擴張。在中國,亞太家居產業城將星羅棋布地建設包括制造與商場在內產業鏈完整的超大規模的“城”,規劃建設的“城”有31個,首批啟動9個項目中,包括東盟-扶綏泛家居產業城,項目一期用地2802畝;華中-蘄春泛家居產業城,總規劃用地8000畝;河南溫縣-中原泛家居產業城,規劃用地也是一個8000……任何一個項目動輒投資數十億人民幣。某家具企業營銷總監張衡先生轉載這條微信時,加了一條“按語”:“一個又一個瘋狂的項目,真是瘋狂的家具人,瘋狂的奇葩……”
賣場過剩了嗎?傾聽3種聲音
《中國家具報道》記者最近遍訪行業領袖,圍繞家具商場是否過剩,出現3種聲音,一個是“過剩說”;一個是“假過剩說”,表面上過剩,實際上并不過剩;一個僅僅是“結構性過剩說”。
“過剩說”與去產能化
堅持“過剩說”的業內人士,認為賣場過剩是一個沒有爭議的觀點,或者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數年前,這個事實就明擺在那里了。中國家具最緊迫的任務是去產能化和轉型升級,以消化產品過剩與賣場過剩。
亞太傳媒董事長駱合理先生去年在第十一屆亞太經濟論壇上就曾指出,目前中國泛家居行業的生產企業50%不賺錢,經銷商50%不賺錢,大賣場虧損至少50%。中國泛家居行業的辛亥革命已經爆發。他引用“調查3年”的數據說明,“全國賣場過剩50%”。
根據中國家具協會的統計,按行業標準一萬平方米年銷售1億元來計算,去年家具建材行業實現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也就是說有2000萬平方米的賣場面積就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目前國內家居賣場的總面積已經超過了4000萬平方米,如果未來行業的走勢不發生變化,就有50%的賣場面積屬于過剩。這是去年在香河產業模式研討會上,中國家具行業領導表達的憂慮。
“在賣場已經過剩50%的情況下,為什么擴張的步伐今年沒有任何收斂,還照樣持續的瘋狂?”一位業內人士回答了他自己設置的問題。
第一,他們的行為根本上只為做商場,屬于商業地產行為,而這是中國目前“最好”的東西,來錢最快的東西,也是各地政府的所好。我們的政府是鼓勵這樣的行為的,所以才造成這種瘋狂的擴張。政府行為加上商業地產的暴利性,決定了它的瘋狂。
第二,我們的經銷商太弱小,沒有自己立足的能力,說白了,廠家、賣場、經銷商的三角關系中,經銷商沒有話語權,自然人家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具體來說,經銷商沒有包裝能力,沒有產品組合能力;沒有大空間的產品規劃能力;更沒有雄厚的資金推廣能力。經銷商的這些短板決定了他們目前只能依賴物業。
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一批經銷商已經具有很好的實力了。比如蘇州亞博開始運作亞博國際家居廣場,天津恒信的獨立綜合店模式,四川的佳藝美庭實行自營加招商模式,以及青田的獨立店模式、長沙樂家巢的倉儲店模式,等等,總之有實力的經銷商已經在開始試水了。當有實力的經銷商可以獨擋一面的時候,小的開始死去的時候,物業招商就會開始困難了。
“我們還要談另一個問題。”他說,物業租金真的貴嗎?物業真的很輕松嗎?物業真是一只無情的狼嗎?不見得。以一個10萬方的店為例,物業拿地至少要2-4個億,第一年推廣費肯定得投入1000萬,而在省會城市,好的地段,月租金一般每平方米150元,物業收回成本就要5年,這5年,誰知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縱觀以上分析,他說,賣場一面在擴張,一面一條末路在等待著,而覺醒了的經銷商,在有足夠的財力支撐以后,會開自己的倉儲店、獨立店,甚至街邊店等等,就會解決賣場一家獨大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