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全國各地氣溫不斷升高,全國上下的環保問題又再度“升溫”。6月4日,在又一個“世界環境日”到來的前夕,國家環保部公布了《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公報稱,去年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僅3個達標,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形勢嚴峻。同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人民日報》刊發言論《堅決向污染宣戰》,再次向全國人民展現中央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
而在近段時間內,國內各陶瓷產區相關的環保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福建泉州陶瓷企業遭遇限氣停窯尷尬,生產無法保障,企業叫苦連天;佛山市禪城區也率先其他各區向區內陶瓷企業提出了整治的時間節點,要求企業逐步完成清潔生產改造和污染排放達標治理。
清潔能源之路遇阻,陶瓷企業何去何從?
一直被視為“高污染”產業的建陶行業,自去年以來就成為了環保部門重點整治的對象。
去年以來,國內多個陶瓷產區頒出了“煤改氣”限令,福建產區已在去年完成了改用天然氣的改造,遼寧法庫產區、廣東肇慶產區則把時間定在了今年年底,其他的基本上也定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改造。
近日泉州陶瓷企業限氣停窯事件的發生,再次引起了廣大陶瓷企業的不安和熱議。上周佛山市政府發布的《關于擴大高污染燃料限制使用區域的通告》明確指出,水煤漿不納入清潔燃料范疇。這就意味著目前政府倡導的清潔能源還只能是天然氣。而科達潔能清潔的煤氣化系統推出以來,目前在陶瓷行業尚未得到大面積推廣。
尹虹博士近日也在專欄文章里指出,地方政府一味地要求陶企使用天然氣或液化天然氣,把之視為治霾利器的工程,既不保證供應也不保證價格。這對陶瓷產業的發展和利益是極為有害的。泉州限氣停窯事件是否會延緩政府推進“煤改氣”工程,不得而知,但足以引起相關部門的思考。
佛山市典美陶瓷董事總經理肖朝旭認為,政府一味要求企業改用天然氣,不一定是懂得燃料的選用與污染排放的關系到底有多大,“據我了解,像之前使用的水煤漿只是排放硫化物較多,實際上它與天然氣排放的污染物不太一樣,究竟哪種能源造成的灰霾更嚴重,其實也沒有準確的說法。”肖朝旭說。
中國建陶陶瓷發展近30年,在能源使用上經歷了重油、柴油、水煤漿、天然氣等一系列過程。大多數企業皆表示,選擇更清潔的燃料是社會發展平衡經濟與環保必然的選擇,企業無法左右,但清潔能源若僅限于天然氣,加之我國貧氣的特點,必然導致工業生產的難以正常開展。
肖朝旭表示,盡管目前社會上傳言有幾種清潔能源,但無論說得多好,在沒有企業實踐過且試驗穩定的前提下,一般企業不會貿然試用,“只能說等有企業用了,穩定了,大家普遍也就會用了。”
環保壓力越來越大,企業務必做好提升準備
近兩個月來,佛山市環保部門不打招呼、24小時不定時上門檢測污染排放情況已成了當前環保執法的常態。而且,檢測數據回到環保局當場就解封,立馬存盤。
近日,禪城區首先對區內陶瓷企業提出了整治的時間節點。6月30日前,企業須上報煙氣深化治理實施方案;10月1日前,須全面完成使用清潔能源改造,依據便是近日發布的《關于擴大高污染燃料限制使用區域的通告》;11月1日前,污染物須全面達到《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指標要求;12月31日前,所有大氣污染物排放口必須安裝煙氣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據悉,禪城區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孟海濤明確表示,11月1日后,未完成深化治理工作的,必須停產整治。
蒙娜麗莎集團董事張旗康認為,從目前的大環境來看,現在還留在佛山市生產的60家左右的陶瓷企業,隨著環保政策的收緊和嚴格執行,最后能否保留20家左右,仍將是未知數。他還指出,未來陶瓷企業面對的環保壓力必然會越來越大。這也是當前企業負責人普遍所持的觀點。
肖朝旭表示:“大環境所需,相信以后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是陶瓷行業的生存環境,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做好提升的準備,來面對壓力和挑戰。”
產排不平衡,未來陶業環保投入仍需加碼
張旗康向記者透露,日前,佛山市分管環保的副市長許國及南海區各級環保相關負責領導等一行20多人來到蒙娜麗莎集團參觀督查,當日政府領導一邊參觀,一邊詢問蒙娜麗莎集團的污染治理設施的情況,問得非常細。“二氧化硫、粉塵是怎么處理的,氮氧化物是怎樣處理的,目前的情況能不能提高?能不能做得更好?能不能成為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的環保先鋒?”這讓張旗康感嘆政府目前對企業環保要求之高。
面對禪城區發出的陶瓷企業達標整治要求時間表,肖朝旭表示,其實煙氣治理、在線監測這些要求此前政府已經要求企業在做了,只是沒有明令的規定而已。“這不僅是為了應付政府的檢查,企業自身也需要對生產情況、車間運作和排放情況進行監測,通常都裝了監控系統。”因此他認為,這個時間表對于正規生產的企業來說,意義不大。
據近日禪城區常務副區長盧建華通報,2013年,禪城的陶瓷行業生產總值達到270億元,占到建筑行業總產值的82%,占到傳統行業總產值的33%,更占到禪城工業總產值的10.7%。陶瓷行業還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然而,在陶瓷行業為禪城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其污染也遭到越來越多的詬病。盧建華指出,以二氧化硫為例,2013年,禪城的陶瓷企業排放二氧化硫4094噸,占禪城工業總量排放量的78%;氮氧化物排放4703噸,占工業總排放量的82%。
產量與排放量的不平衡,也加快了政府監督陶瓷行業污染治理的步伐。據了解,11月1日后,未完成深化治理工作的,必須停產整治。據悉,佛山市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市長許國明確表態稱,本次整治后,他將從佛山市26家上規模陶瓷企業中通過抽簽,選擇5家企業檢查。這意味著,陶瓷企業環保投入必不可少。
對此,張旗康分析認為:“原來的設施大多不能用了,重新改造起碼要3000萬,如果再加上一些土建,就差不多要5000萬了。這些設備不會帶來一分錢的收益,只會增加企業的投入和運營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