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昌謀劃建330平方公里“地下城”
隨著城市人口的膨脹,土地資源日趨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公共社會空間不足等“城市綜合癥”也開始逐漸顯現。8月15日,記者從南昌市有關部門獲悉,南昌正謀劃打造一座龐大的“地下城市”,通過修建地下道路、地下停車場等手段緩解城市交通矛盾,并將可能的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設施引入地下,騰出地面空間進行城市綠化。
據了解,《南昌市中心城區地下空間專項規劃》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330平方公里用地范圍,由昌南、昌北兩城組成。近期(至2015年)的發展目標是以軌道1、2號線的線型開發與軌道站點的節點開發為主體,城區地下空間總開發規模為1300萬平方米(含現狀地下空間),其中新增規模為550萬平方米,新建地下建筑開發量達到地面的10%至15%。
南昌地下空間平面布局規劃是,形成“雙核、三軸、多節點”的網絡化布局結構。其中,“雙核”即地鐵1、2號線交匯的紅谷灘CBD核心和地鐵1、2、3號線交匯的舊城中心區核心;“三軸”:即沿地鐵1、2、3號線的線狀發展軸。“多節點”即鳳凰洲片區中心、紅角洲片區中心、西客站地區核心區、青山湖西岸、城東片區中心、瑤湖片區中心等多個地下空間開發重點地區。
地下空間重點建設地區布局共4個重點區域,分別是:紅谷灘CBD、舊城中心區、西客站地區核心區以及火車站地區。同時,有12個重要節點,主要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動中心、綜合樞紐區域以及重要的軌道站點。
近年來,陽明路至青山湖隧道、滕王閣隧道和洛陽路隧道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周邊地區的交通環境。今后,南昌市還將新建大量的地下停車場、地下過街通道等設施,緩解交通矛盾。
按照《規劃》的地下交通布局:至2020年,南昌市將建成地鐵1、2、3號線;中心城區的地下機動車道路系統主要體現為下穿隧道,規劃建設艾溪湖隧道、瑤湖隧道、紅谷隧道、八一隧道4條城市地下道路。
依據《南昌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地下空間的近期建設重點地區分為重點建設地區和重點改善地區。其中,近期重點建設地區主要在紅谷灘、紅角洲、朝陽、瑤湖和蛟橋片區;近期重點改善地區主要在舊城、城南和城東片區,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內的福州路、勝利路、洪城路、建設西路、站前西路等地段以及軌道交通一號線沿線站點周邊300米范圍覆蓋的地塊。(鄭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