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臨終之前留下一個雄心勃勃的蘋果新總部造樓計劃。他最后一次公開露面,展示了新總部大樓的幾幅效果圖,這座獨立的圓形建筑,有點像一艘太空船,可容納超過1.2萬名員工,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相當于五角大樓的三分之二。造價預算近50億美元,超過紐約新世貿中心造價39億美元,每平方英尺的成本將超過1500美元。喬布斯立意要建造世界上最棒的辦公樓,并堅信,建筑系的學生將來會來這里觀摩。
蘋果瘋狂造樓計劃受到廣泛關注。其中,《彭博商業周刊》提出一個硅谷“新總部詛咒”,算是對蘋果公司的當頭棒喝:一些曾經輝煌的公司一旦搬入奢華辦公樓,業績便開始走下坡路。沒了喬布斯的明星效應和瘋狂的控制力,蘋果正變得越來越像其他大型傳統公司。
有一種建筑經濟學現象,一旦一家公司開始沉迷于華麗的辦公樓,通常預示著命運的巔峰已過。這些充滿想象力的建筑最終或許只能成為成本高昂的紀念碑,凸顯出企業的虛榮心,但從規劃這些建筑伊始,他們的重點便不再集中于核心業務。這種現象類似硅谷“新總部詛咒”,被稱為“園區詛咒”。
我之所以對這個“硅谷魔咒”感興趣,主要是想到陶瓷行業同樣熱衷新建總部大樓,特別是企業規模做大了,積累了巨額資金,使得很多企業出現資本過剩。正如同這些硅谷的公司一樣,資本過剩的公司通常表現不好,資本過剩的公司領導者有時還會浪費。
目前來看,陶瓷行業似乎并不存在“硅谷魔咒”這回事。幾年前,陶瓷企業的辦公場所多為扁平化的低層建筑,沿襲著“后廠前店”型的商業模式,在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企業對自身的形象和辦公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佛山市政府提出要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實行產業總部經濟。而實現這個目標,首先是要促進產業的產銷環節分離;其次是以現代化的辦公場所、完善的辦公配套將產業的營銷環節進行集群化,以高新科技的手段來創立現代陶企總部經濟核體。當然,這也是全球商業的發展趨勢。
或為租賃,或為新建,陶瓷企業在建設規模宏大的總部大樓時,普遍表現出樂觀情緒,并不存在對陷入衰退的擔憂。事實上,目前中國陶瓷行業總體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缺乏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驟然垮塌的企業案例。相比硅谷,我們是有充分理由樂觀的。但是,即便如此,我覺得“硅谷魔咒”效應還是存在,特別是到了目前陶瓷行業發展進入相對平緩的階段。
陶瓷企業的轉型重要的就是辦公模式的轉型。從“前店后廠”到現代都市寫字間,成熟的環境配套,完善的辦公設施,優雅的工作氛圍,成為企業打造總部的追求。這種急遽的轉變,非常容易使得企業規模擴大、產業類型和管理層次增多后,可能產生的信息阻隔、信息傳遞速度衰減或內容失真、決策得不到不折不扣貫徹、指令執行出現嚴重偏差、企業成本增加、制度繁瑣以及組織機構官僚化等,使企業響應市場的能力降低,生存質量不斷弱化,逐步走向低劣甚至衰敗。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大企業病”。而大企業病的核心體現,就是效率與創新精神的衰退。
當然,我并非是說陶瓷企業一定會遇到“硅谷魔咒”,而是說企業升級過程中,必須非常重視這種工作環境的改變、企業心態的改變,最終導致效率與創新精神的衰退。“大企業病”并不只是發生在大企業,正如糖尿病患者并非總是富人,中小企業同樣存在這種情況。目前中國產業大環境還算是好的,向上發展的,在陶瓷行業新建總部的熱潮中,企業為了避免遭到“硅谷魔咒”的傷害,還是應該多保持一些危機意識,重視創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