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樓市低迷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市場沒有回暖復蘇跡象,門店關閉潮仍將繼續上演,而家居行業要想走出寒冬還需苦練內功。
陷入經營困境
有媒體報道稱,9月14日,家得寶宣布關閉分別位于天津、西安和鄭州的7家家居建材零售商店。2006年,家得寶高調進軍中國市場,但從2009年7月開始,就先后陸續關掉了青島、沈陽、北京、天津共5家分店,直到現在宣布關閉所有在中國的門店。
家得寶關閉在華門店,只是國內家居賣場倒閉潮中的冰山一角。援引媒體報道的一項家居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份以來北京各類家居建材賣場已經有12家正式關門,而最近半年關門的就達到了8家,另外還有5家商場正在準備搬遷或撤場。
“家居大賣場的倒閉和不景氣現狀,是國內經濟低迷的相應表現,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使家居大賣場雪上加霜,大部分家具大賣場在生死線上掙扎。”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陳章立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在全國,建材家居市場也普遍呈現不景氣的狀況。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累計銷售額達到5539.3億元,同比下降7.66%,是近5年來首次增速下滑。
“家居賣場陷入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者購買力水平下滑;其次,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對家具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再次,租金成本不斷上漲,壓縮了賣場的利潤空間。”陳章立說。
種種不利因素疊加之下,家居行業的生存環境舉步維艱。“如果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市場沒有回暖復蘇跡象,門店關閉潮仍將繼續上演。”陳章立說。
行業洗牌加速
然而,前幾年“躍進式”的發展,也為家居賣場陷入頹勢埋下了伏筆。一些城市的家居賣場已趨于飽和,彼此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雖然目前家居賣場比較多,但是賣場本身的類型和產品的種類、質量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最近因裝修房子經常跑家居賣場的家住北京的李杰先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來自中國家具協會的統計顯示,按行業標準一萬平方米年銷售1億元來計算,去年家具建材行業實現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也就是說,有2000萬的賣場面積就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目前國內家居賣場的總面積已經超過了4000萬。
“近幾年高速擴張的家居賣場存在重規模擴張,而輕質量提升的弊端,出現了管理經營不善、售后服務水平低等問題。”陳章立說。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家居大賣場紛紛關閉倒閉,實質上就是行業的大規模洗牌,是行業的自我調控,回歸合理、理性規模和趨勢。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步淘汰同質化嚴重的家居賣場、淘汰家居產品價格特別高的家居賣場、淘汰不符合大眾消費的家居賣場,留下優質的家居賣場繼續健康發展。
但需要指出的是,傳統的家居銷售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電子商務或引入工廠直銷模式可以擴寬家居商品的銷售渠道,降低銷售成本,是不錯的選擇。家居業走出寒冬還可以進行特色化經營,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完善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經營運作水平。”陳章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