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黑天鵝”頻飛,如今,已不再局限于“舌尖上”。因盛傳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昨日家電股跌幅居前。又一批機構投資者“躺著中槍”。
昨日,個別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消息在A股市場上迅速發酵,且直指海信電器、美的電器等行業上市公司龍頭。據消息稱,自6月1日節能補貼政策實施至今,各大家電企業紛紛以此作為促銷噱頭,但市場調查顯示,部分標稱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家電產品,實際的能效指數并不符合節能補貼要求,有違規欺騙嫌疑。
受上述消息影響,昨日A股市場的家電股集體大跌,平均跌幅近4%,位居兩市各板塊跌幅前列。盡管當日整個市場只有不到兩成個股飄紅,兩市股指也悉數下跌逾2%,但海信電器跌停、美的電器逼近跌停的表現還是讓市場不免對家電板塊的慘淡唏噓。
對此,長江證券分析師于澤偉認為,不可否認,昨日家電股的大跌與“騙補”消息難脫關系,但根本原因還是行業業績低于預期。上市公司半年報即將公布,目前來看不太樂觀,一季度時美的電器等公司的業績就已下滑明顯。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沒有一家家電上市公司就涉嫌騙取節能補貼的傳聞做出正面回應。只有海信電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涌在接受采訪時喊冤表示,“騙補的說法是對促銷口徑的誤讀”。并稱,企業尚未進入正式申報補貼階段,促銷優惠中也有企業讓利的成分。
不過,眾多市場人士認為,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目前,眾多推廣節能補貼的家電企業都在忙于上報6月的推廣數據,以期拿到“墊付”的財政補貼。他們中大多是上市公司,如若騙補屬實,補貼必然沒有,那么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從而影響股價。
“其實,昨日家電股大跌,最為‘蒙冤’的還是那些‘躺著中槍’的投資者,尤其是重倉機構。”上海一家陽光私募的基金經理蔣銳表示。今年A股市場“黑天鵝”頻頻出現,從食品到藥品,再到環境污染,由于每次都造成相關股票大跌,使得本就在弱市中掙扎的投資者更加脆弱。
從家電股的股東情況看,他們很多都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寵兒,拿海信電器和美的電器來說,一季度流通股股東名單顯示,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及券商紛紛重倉,如博時價值增長和博時價值增長貳號基金合計持有海信電器4800萬股;鵬華價值優勢基金持有美的電器6018萬股。如若二季度至今他們持股沒有變化,昨日兩者的賬面損失就將分別高達5136萬元和6439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公開交易信息顯示,海信電器和美的電器均遭到了機構的瘋狂拋售,賣出前五席均為機構,合計賣出金額高達1.1億元和2.8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