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記者跟隨山東昆侖瓷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峰到他琳瑯滿目的瓷器博物館參觀,談起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省屬企業從破產倒閉到今天的浴火重生,任峰感慨萬千:“沒有文化味兒的瓷器只是冷冰冰的用具和擺設,既沒有市場價值,更沒有生存和發展空間。”他指著一只只造型獨特、釉面青翠欲滴的魯青瓷瓶說,“一個瓶子之所以動輒價值幾萬十幾萬,是因為除了獨一無二的材質,我們還有齊魯文化賦予瓷器鮮活靈動的底蘊!”
一只中華龍造型茶杯賣到上千元,問世10年暢銷不衰;一個骨瓷盤子在巴黎紐約等全球40家專賣店同步發售,售價200美元。淄博陶瓷這幾年價格打著滾兒往上走,其主要瓷種骨質瓷和高石英瓷售價均為全國同類產品之首,主要經濟指標連年增幅都超20%。淄博陶瓷協會會長韓克新說:“這得益于‘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品牌戰略的實施,得益于文化創意注入陶瓷產業后而爆發出的內在活力。”
山東淄博陶瓷具有上萬年的生產歷史,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和全國其他陶瓷產區一樣,淄博陶瓷企業大面積停產破產,整個陶瓷產業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振興傳統陶瓷產業,淄博市委市政府從陶瓷產業運作規律入手,2008年創造性地提出了“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品牌定位,既點明了淄博陶瓷所處的位置,又為陶瓷產業的發展樹立了目標。品牌效益顯現后,淄博又因勢利導,在今年提出把陶瓷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來發展,從產業屬性上重新定位陶瓷產業,引領推動陶瓷產業進入文化創意階段。
變“賣資源”為“賣文化”,文化創意引領淄博陶瓷向更高層次邁進,產業運作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昆侖瓷器搶先和20多位省級以上藝術大師簽約,搞起了“大師壟斷”,利用淄博深厚的齊文化積淀,在魯青瓷的開發推廣上大做文章,先后在北京、濟南和淄博開設了展室和專賣店。還投資6億元打造中國國瓷文化城,開發文化地產和工業旅游;華光陶瓷從2000年的14000名工人、24條窯爐,到2010年的2500名工人、5條窯爐,人員和產能是過去的五分之一,銷售收入卻是過去的1.5倍。
今年10月,淄博陶瓷在世界陶瓷強國英國進行了兩個月的展示和文化交流。以一個產區的名義走出國門作整體展示,在全國各大陶瓷產區中還是首次。這次展覽在英國消費者中引起了轟動和好評。在英國的老華僑看到雕有栩栩如生孔子講學情景的魯青瓷瓶感嘆說:“魂牽夢繞的山東元素,讓我懷念我的故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