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按揭買家具在深圳悄然興起。實際上,早在2000年,貸款買家具就開始作為新生事物登陸我國家具市場,只是一直不曾顯山露水。近兩年,有著超前、時尚消費理念的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群體,而面對高房價、高物價的壓力,他們中絕大多數經濟條件有限,于是貸款買房、按揭買車,幾乎成為必然,貸款買家具也隨之悄然興起。
冷靜按揭
切勿瘋狂負債
盡管依舊存在“只有幾千塊錢,我用得著按揭去買嗎?”“買家具如果沒錢,我就不會去買”這樣的消費觀點,但“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如今日漸成消費趨勢,購房分期付款、購車分期付款、購物分期付款等早已屢見不鮮。近來,各家具企業也紛紛與銀行聯名推出了購買家具免息分期付款的服務,按揭買家具,特別是高檔家具按揭購買成為一種趨勢潮流,已經是顯而易見。
高檔家具總能吸引很多剛參加工作的青年白領的眼球,可是從目前的收入水平來說,不具備購買高檔家具的能力,但是他們的學識素質決定了他們對家具的偏好,而他們事業上的增長潛力意味著他們未來有實力成為高檔家具消費人群。于是許多青年白領選擇分期付款的方式打造自己夢想中的家園,青年白領階層也因此成為按揭買家具的生力軍。
貸款購家具能帶動家具銷售的迅猛增長,給消費者帶來全面的購物享受,但業內專家也提醒消費者,應該始終保持冷靜謹慎的心態,不能瘋狂負債。
共擔風險
才能走得更遠
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按揭購買對家具行業將造成哪些影響呢?據了解,按揭買家具跟貸款買房、買車存在很大不同。按揭買家具的模式是家具制造企業通過與裝修公司、銀行三方合作,裝修公司推薦產品,在銀行確認合同后,最后企業再下訂單。對于消費者而言,按揭買家具具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性,因此占據了很大的主動權,實際上此舉最大的受益方和推動者是企業。因為按揭買家具被廣泛接受后,可以帶動家具消費額的提升,但在這個過程中風險性卻為零。另外,銀行也從中坐收了更大的漁利,卻同樣幾乎不擔任何責任。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業內專家指出,家具生產企業若想在目前階段將按揭買家具做大面積的推廣,就必須拿出更多誠意,將目前的模式做出改變,讓企業、銀行以及消費者三方承擔有限風險。例如可以采用類似支付寶的形式,在消費者驗貨感到滿意之后,確認付款,但只是將相當于家具制造成本的款項支付給企業,余下的部分則暫存在銀行。這一暫存部分,則由企業、銀行以及消費者三方協商,消費者對于企業提供產品的質量以及售后服務滿意后,再逐年分付給企業。
這樣的付款方式,可以促使企業更加注重質量的保證,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從而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實惠,讓消費者更樂于接受按揭買家具這一模式。同時,這也不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另外,一旦企業與消費者發生糾紛,銀行則需要起到一個從中驗證過失,進行裁決的職責。這樣,三方聯動、互相制衡、共擔風險,才更公平,同時對于消費者才更有吸引力,按揭買家具才能更早成為時尚大潮。
記者觀察
按揭買家具
不宜熱炒
業內專家稱,按揭買家具,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另一方面,也提醒家具生產企業切勿一味過于鐘情按揭買家具以免出現泡沫。首先,按揭買家具固然能夠解決一些經濟基礎薄弱的年輕人的家居夢想,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也難免會出現“假按揭”的情況。
“假按揭”出現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來自買方,即有些消費者或將買家具作為一種投資,他們為了將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完全可以采取按揭買家具的方式進行投資。這種情況一方面會催發家居市場泡沫,同時抬高家具的價格;另一方面,也會給金融市場帶來一定風險。另一種“假按揭”來自賣方,企業通過偽造身份證及相關資料,或利用親朋好友的身份證、在職職員的身份證進行按揭買家具。這樣做既可以提前收回投資,又制造家具旺銷的假象,借以抬高價格。
如今“假按揭”在房市已經見怪不怪,這一現象不僅擾亂了社會信用體系,出現大量不良資產,還容易制造繁榮的假象,抬高價格,制造泡沫。因此,企業、銀行以及消費者必須謹慎對待按揭買家具。
那么,怎樣才能使得按揭買家具成為既安全又能夠利民利企業呢?記者認為,按揭買家具千萬不能被熱炒,還是細水長流的好。首先,可以在按揭買家具現象大量出現之前,制定相應的規范制度。與此同時,也可以嘗試建立大公積金制度,使公積金不僅包含住房基金,還可以買車、醫療,當然也包括買家具等項目基金。這樣,按揭買家具才能形成良性的促進家具市場發展的強動力,而不僅僅是一劑讓家具市場亢奮一時的“興奮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