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我國史上最大的陶瓷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于3月17日正式公布,初裁結果表明:沒有一家中國陶企業得市場經濟地位,三家陶企獲得個案處理,分別為:廣東新潤成陶瓷有限公司,稅率為35.5%;山東雅迪陶瓷有限公司,稅率為36.6%;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26.2%;其余應訴而未被抽中的企業為平均稅率32.3%,其他陶企為普遍稅率73%。初裁結果臨時性關稅將從2011年3月17日起至2011年9月16日期間執行,2011年9月17日將實施公布終裁結果。
至此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案基本塵埃落定,至少初裁結果將被維持到半年之后(半年之后推翻初裁結果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筆者曾在正式半正式場合多次說起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筆者在兩三年前的“第三屆現代陶瓷國際策略研討會”上曾直接詢問歐洲陶瓷聯合會秘書長 Rogier Chorus先生,意大利、西班牙陶瓷磚在歐洲及世界范圍內都遇到了來自中國陶瓷磚產品的全面競爭,歐盟會不會啟動帶有貿易保護色彩的反傾銷訴訟;此后在2010年初的專欄文章《2010年陶瓷磚行業發展展望── 陶瓷磚產品出口分析》曾這樣寫到今年“最令人擔憂的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西班牙、意大利陶瓷磚產業極不景氣,會不會以保護自身產業為由,掀起整個歐盟對中國的反傾銷訴訟,如果成立則嚴重影響中國陶瓷磚產品的出口”,結果不幸言中;此后在6月份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調查正式立案,筆者發表了專欄文章《“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事件》、《再說“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事件》;2010年底還寫了專欄文章《再說說“瓷磚反傾銷”》;今年1月11日在金意陶陶瓷的年會上還曾講到“如果歐盟裁決(對華瓷磚)懲罰性關稅達30%,將嚴重影響我國陶瓷磚對歐盟的出口,如果超過50%,我們將失去大部分歐盟市場”。時至今日,筆者感到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的進展基本如彼此,該發生的終究要發生。
2009年歐盟27國的陶瓷磚產量為10.76億平方米,陶瓷磚消費9.91億平方米,出口6.6億平方米,其中從中國進口6200萬平方米(數據出自于Paola Giacomini, Worl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eramic Tiles, Ceramic World Review, 2010,(8-10),52-68.)。自從去年6月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訴訟立案起,行業不少“傳說”盛行:其一、立案之后不出一個月,不少所謂“專業人士”就拋出了美國或將成為參照國,反傾銷關稅或高達430%,CCTV2在被忽悠之后“及時”地幫該“傳說”忽悠了全國人民一把,雖然筆者曾在相關專欄文章中指出這個“傳說”的可能性不大,這次初裁結果給這個“傳說”最后成為傳說作出了最佳真實詮釋,難怪現下流行著“哥只是一個傳說”;其二、歐盟每年消費10億平方米的瓷磚,其中70%由中國進口,這完全靠相關人士瞎估亂猜,以訛傳訛,網絡上一片信以為真,相關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出口歐盟的瓷磚僅占其消費的6%左右,事實上2009年我國的瓷磚出口總量為6.85億平方米,尚不足歐盟瓷磚消費的70%;其三、初裁結果出來以后,又有“專業人士”出面放言,該結果將導致我們15%的陶企倒閉,這些通過央視傳播的“傳說”影響即深又廣,現在已經驚動的中央、省、市地方的各種媒體,下星期央視的專題攝制組將趕赴佛山拍攝“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專題系列報道,2009年我國的瓷磚總產量為64.24億平方米,我國的瓷磚出口約占10%,該行業不是一個出口依賴型行業,對歐盟的瓷磚出口僅6200萬平方米,尚不足總量的1%,何以導致15%的陶企倒閉?就是將我們的范圍濃縮到佛山陶瓷(或曰泛佛山陶瓷),2009年廣東省陶瓷磚出口占全國67.17%,其陶瓷磚總量18億平方米,相對6200萬平方米歐盟瓷磚出口,廣東出口歐盟瓷磚為4165萬平方米,對歐盟出口占其總量的比例為2.3%,就是這一部分出口全部抹掉,會導致15%的陶企倒閉嗎?有人將此次初裁結果形容為行業的“9級地震”,對行業的影響是致命的,甚至導致數萬人失去工作機會,不知道是嘩眾取寵,還是危言聳聽,難怪上星期會出現鹽的哄搶。
總之,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初的初裁結果,會嚴重影響到我國瓷磚對歐盟出口,對于個別具體廠家可能會產生極端嚴重的影響,但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卻是有限的,天還沒有塌下來,沒有滅頂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