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廠的模式是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店”“廠”分離是產業升級的必然結果,佛山陶瓷也不例外。生產車間(廠)的外遷是歷史的必然,佛山的當務之急就是做成中國陶瓷的“店”。 ———邱代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左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左三),在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雄(左六),中共佛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云賢(左一),中共佛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志容(右一),佛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中共佛山市禪城區委書記劉宏葆(左二)等省市領導的陪同下視察1506創意城。
在“千年陶都”的整體規劃當中,先行一步而初具規模的1506創意城,當屬其中最有明星氣質的一個。佛山創意產業園和1506創意城兩園區以獨特的精神內涵和發展模式,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探索產業升級的最佳案例之一,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共接待1500多批領導、學者、外賓及海內外企業來訪;先后舉辦了共計900多場各類創意活動,在社會各界激發了巨大反響;聚焦了幾百家媒體數千次的報道,極大推動了佛山創意產業的發展。
1506創意城囊括建國廠、電爐廠等8間舊工廠,其中改造面積約20多萬平方米、擬新建面積約30萬平方米。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擁有500年歷史龍窯的南風古灶以及石灣公園恰好是其最核心的部位。
不辭長做嶺南人
“作為一個外地人,憑什么來管理南風古灶這一石灣陶藝的傳統圣地?”
“邱代倫自己根本沒做過陶瓷,怎么能夠把陶瓷文化發揚光大?”
這種質疑,尤其在1506創意城的成立之初,不絕于耳。說起這些問題,廣東省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委員會企業家委員、1506創意城董事長邱代倫一笑置之,他說:“什么叫做外地人,什么叫做本地人?我已在佛山工作23年了。美國、歐洲為什么發達?因為它們包容。一個地方發不發達,開不開放就看有多少外地人愿意來。”
事實上,在佛山的企業家中,邱代倫當屬千年陶都最熱忱的支持者和最潛心的篤行者。在和記者談起陶瓷文化時,他讓助手抱出了厚厚一摞資料,那都是他自己對于陶瓷文化和產業發展傾力研究的結果。其中有本300多頁的培訓手冊,是1506創意城內部培訓的資料,數據之詳實、體系之完備、觀念之精準,讓身為專業媒體人的我們觀后都不禁驚呼大開眼界。
“佛山的陶瓷產業是因為陶文化而誕生的。佛山有很好的陶文化,佛山的陶文化實際上也是過去的陶瓷產業的產業文化,南風古灶屬民窯,民窯是陶瓷產業,是日用品;官窯才是藝術品、奢侈品。實際上是因為有過去的歷史傳承,過去的產業經過時間的沉淀就成了文化。”一談起陶瓷,邱代倫就不由自主地神情激昂起來。
數千年來,佛山以南國陶都蜚聲海內外,火與土的陶文化不僅誕生了石灣公仔這樣的傳統藝術精品,也淬煉出佛山的城市性格和文化底色。除陶瓷外,佛山還有粵劇、武術、剪紙、舞龍舞獅、美食等傳統文化,古鎮佛山獲得了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成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當代,佛山人秉承務實勤奮的精神,在產業發展方面銳意進取,成為國內同類城市中的翹楚。2010年GDP總值達到5600多億元,以全市500萬常住人口為計,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陶瓷、家電、紡織、鋁型材、家具等制造產業聞名國內外,佛山成為全球重要制造業基地。 “佛山的精彩之處在于,作為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它兼收并容的文化底蘊將全國各地的人才吸附而來,并能在這種寬松靈活的機制下為英雄找到用武之地。”邱代倫如此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這是邱代倫的老鄉,一代文豪蘇東坡在幾百年前所寫下的詩句。但今天,嶺南能夠吸附人才的原因,已經遠不止于那些豐饒的物產。“政府開明的意識、濃厚的商業氛圍、樸素的民風,其他地方少有。”邱代倫如是說。
為千年陶都贏得國際聲譽
2010年,上海世博全球矚目。作為世博會159年歷史上第一個以陶文化為主題的案例展示,“文明傳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過去、現在、將來”成為上海世博會一大亮點,并被國際展覽局授予銀獎。現場的49個“CHINA功夫”雕塑方陣,規模宏大具有氣勢。大英博物館、悉尼歌劇院、迪拜七星級酒店、厄瓜多爾國家醫院以及其他世界知名建筑,被藝術性的蘊藏在49個“CHI?鄄NA功夫”雕塑作品中,而以“古灶神榕”為背景的外展廳,則充分展示了佛山城市的發展變遷,講述了佛山正在經歷著的城市轉型的故事。演繹了佛山陶瓷文化和陶瓷產業對世界城市建設的貢獻。 “1506創意城作為承辦方,前后為這個活動投入了1000多萬。”邱代倫介紹道,“那49件‘CHINA功夫’代表著中國的陶瓷功夫,china是陶瓷的意思,功夫是中國陶瓷的功夫,腳上踢的是用了佛山陶瓷產品的知名建筑,這樣才成立的。”
陶,作為人類在使用火之后,第一個發明創造出來的產物,聚集著文明的印記和民族的回憶。世界上許多的古文明都可以從遺留下來的陶器碎片上得以追溯,而現代建陶工業也擴散到了全球的很多地方。但顯然,佛山是與眾不同的一個。“佛山是陶瓷文化和產業高度集聚的地方,這個特征很明顯,也通過世博會,得到了國際上的公認,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
“CHINA功夫”所引起的關注一時無兩,但邱代倫認為,這一雕塑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讀了,“很多人只知道討論這個公仔本身,說他是李小龍,但其實我們要表達的只是一個抽象意義上的中國人。用來體現的實際上是佛山的陶文化、佛山的陶瓷產業,文化和產業的互動”。佛山是中國陶文化和陶瓷產業發源地之一,佛山的陶瓷影響世界。它傳承了5000年的陶瓷文化,并與產業高度結合———催生出年產量占世界1/4的現代陶瓷產業基地。
在這組紅色的巨大雕塑背后,講述的正是一個狂飆突進的佛山陶瓷故事,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和變遷的歷程,一個從泥土中崛起,從烈火中鍛造的產業革命。“我們希望是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現代藝術手法,向世界表達佛山,向世界表達中國。”邱代倫坦言。
旁人難以體會,在這個過程中,邱代倫以及他的團隊付出了多少心血,投入了多少成本。更有不明真相的人私下里議論,邱代倫的真正動機何在,贏利模式從何而來。
或許,正得益于邱代倫自己并未涉足于陶瓷的實體產業,反而使他能夠超越于企業層面的得失,而能以研究者的身份深刻觀察產業,繼而從整合資源的思路提出并踐行自己的獨特思路。而緣于他個人身上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使得1506創意城一開始便主動地嵌入到佛山城市升級再造的上升軌跡之中。
“在我看來,理想化的千年陶都應該是一個世界級的陶文化圣地和世界級的陶瓷企業總部基地,包括南風古灶、貝丘遺址和祖廟。貝丘遺址是老祖宗的遺產,南風古灶是文化核心,祖廟的瓦脊公仔是當時石灣陶瓷產業留下的記憶,現在的產業基礎是石灣一帶的陶瓷產業。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祖廟是佛山城市的魂魄,但我們觀察下來,祖廟的魂魄則是由南風古灶的公仔構成的。祖廟作為佛山精神的象征,是由古建筑、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構成的,但它最具價值的部分是別具特色的瓦脊公仔。石灣公仔是傳統文化的核心,龍窯是圖騰,在這個基礎上,以佛山有容乃大的姿態再整合全中國的陶文化,這就十分完整了。”
佛山應成為中國陶瓷的“店”
“佛山是一個制造業非常有特色的地方,省委省政府也支持佛山與其他城市錯位,發展以制造業為主的現代產業。”2011年1月29日,佛山市市長李貽偉在佛山“兩會”間隙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而陶瓷作為傳統產業,如何在佛山“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目標下取得更大的成績,不僅關乎佛山現代制造業的崛起,更決定了佛山陶瓷的未來命運。
傳統產業升級之路在哪里,核心點在哪里?
“傳統產業在佛山先是扎堆,然后集聚,現在要進行產業鏈的整合與提升。佛山陶瓷產業升級的核心在產業集聚和產業鏈,產業鏈的整合包括行政總部、設計、研發、銷售的整合與提升,店廠分離的模式是產業升級的必然結果,佛山要做全國甚至全世界陶瓷的店。”邱代倫談到佛山陶瓷產業升級時,提出了多個詳細的建議,“對于佛山的陶瓷行業,我們要抓產業鏈整合,也就是微笑曲線的兩端。首先是行政總部,整個行業的老板們、高管們都在這里辦公。第二是設計、研發,外觀設計可以集中在佛山,生產基地可以在全國各地。”
他強調,佛山必須要保持在陶瓷產業中的領導地位,要做好全國陶瓷的龍頭。佛山現在已是陶瓷行業的老大,老大為全國陶瓷行業做了什么?老大要有奉獻精神,拿什么來捍衛老大的地位?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政府提出要讓陶瓷企業留下來,這是一個值得整個行業歡呼的事情,但是作為企業家,我們自己必須要想———這個行業要怎么樣留下來?留下一個企業就是留下了這個行業嗎?留下了十個企業就是留下了一個行業嗎?”
在邱代倫看來,從佛山目前的陶瓷平臺業態來講,大都是銷售平臺和展銷平臺,但是真正缺乏的是總部辦公的地方。“建立真正的總部有兩個方法:一是大型企業可以建立總部;二是中小企業沒有錢去建總部,它只能聚合在一起。我們要通過對產業鏈的整合,將包括銷售平臺、進出口、原材料供應、廣告設計、展廳等元素,都聚合在一起,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其實,佛山陶瓷發展所帶來的產業陣痛與城市困境,也是中國傳統制造業在轉型期間的典型案例。自然,我們不能諱言這種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但是否這所有的過錯都應歸結為產業的錯呢?在倒臟水的時候,我們是否應當連同孩子一起倒掉?
“造就一個產業集群至少要用二十多年的時間,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需要投入各種社會資源,沉淀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信息、文化,這些都是巨大的無形資產。但要毀掉一個產業鏈很容易,一夜之間就可以做到。佛山不缺乏經營陶瓷的人,但缺乏經營陶瓷產業鏈的人。我們其實完全可以把這種沉淀當成無形資產來用,但這需要高超的智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無比的耐心,還需要對于這個城市執著的熱愛。”邱代倫顯然對于這個問題有著長久的思考。
邱代倫認為,以佛山陶瓷目前的實力與地位來說,已經超越了制造產品的階段,而到了制造品牌的時候,“佛山陶瓷現在缺的是媒體、廣告方面的品牌推廣。這不單是工業設計的問題,還有廣告、媒體、貿易、物流、人才集聚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