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污?陶企應謹防過度營銷

      / by 美家網 瀏覽次數: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瓷磚企業(以下簡稱“陶企”)紛紛加大營銷投入,試圖通過品牌包裝、概念炒作、流量營銷等方式搶占市場份額。然而,過度營銷不僅難以帶來長期效益,反而可能透支品牌信譽,甚至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近期,南方日報一篇題為《車企過度營銷 “翻車”是必然》的文章引發行業思考,其中提到的營銷亂象同樣適用于陶瓷行業。陶企應當引以為戒,避免陷入過度營銷的陷阱。  


        一、過度營銷的表現及危害

        1. 概念炒作,夸大產品功能

        部分陶企熱衷于制造各種新概念,如“負離子瓷磚”“抗菌瓷磚”“自潔釉面”等,甚至宣稱產品具有“凈化空氣”“釋放負氧離子”等功效。然而,這些概念往往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甚至涉嫌虛假宣傳。一旦消費者發現產品實際效果與宣傳不符,企業的公信力將受到嚴重損害。  

        2. 價格戰與低質促銷

        為了吸引消費者,部分陶企頻繁推出低價促銷活動,甚至以“成本價”“工廠直供”等噱頭刺激消費。然而,低價競爭往往伴隨產品質量下降,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最終影響品牌口碑。長期來看,這種飲鴆止渴的營銷方式只會讓企業陷入惡性循環。  

        3. 流量依賴,忽視產品本質

        在短視頻、直播帶貨盛行的背景下,部分陶企過度依賴網紅營銷,甚至不惜重金聘請明星代言,卻忽視了產品研發和品質把控。這種“重營銷、輕產品”的模式,短期內或許能帶來銷量增長,但長期來看,消費者最終會回歸理性,選擇真正優質的產品。  


        二、過度營銷為何不可持續?

        1. 消費者認知提升,營銷泡沫終將破滅

        隨著信息透明度提高,消費者對瓷磚產品的認知越來越深入,不再輕易被營銷話術所迷惑。如果企業長期依賴夸大宣傳,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2. 行業監管趨嚴,虛假宣傳風險加大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對虛假廣告、夸大宣傳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一旦企業因營銷違規被處罰,不僅面臨高額罰款,還會損害品牌形象。  

        3. 品牌信任一旦崩塌,重建成本極高

        過度營銷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質疑,甚至引發集體投訴。而信任一旦喪失,企業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重新贏得市場認可。  


        三、陶企如何回歸理性營銷?

        1. 回歸產品本質,以品質贏得市場

        陶企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產品品質,而非營銷噱頭。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如耐磨度、防滑性、環保標準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  

        2. 精準營銷,避免盲目跟風

        陶企應結合自身定位,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而非盲目追求流量。例如,高端品牌可側重設計師渠道、工程合作;大眾品牌可強化終端門店體驗,提升消費者認知。  

        3. 誠信經營,杜絕虛假宣傳

        企業在宣傳時應嚴格遵守廣告法,避免夸大產品功能。可通過第三方檢測報告、真實案例展示等方式增強說服力,而非依賴概念炒作。  

        4. 建立長期品牌價值,而非短期銷量

        陶企應注重品牌建設,通過優質服務、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方式塑造品牌形象,而非僅靠促銷活動拉動銷量。  


        過度營銷猶如飲鴆止渴,短期內或許能帶來流量,但長期來看必然損害品牌根基。陶企應吸取車企等行業的前車之鑒,回歸理性營銷,以產品品質和誠信經營贏得市場。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